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未赶上举债黄金期”的遗憾观很危险

2014年08月08日 15:07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莫开伟

  “我们胆子小,人老实,错过了2008年以来举债发展的黄金期。”西部地区一位干部说。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的基层干部中,不少人对于当地近几年没能大规模举债发展深感遗憾。

  这种“遗憾观”,如果一旦普遍感染,其后果将是可怕的。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方向没有错,但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一定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相一致,尤其要保持投资项目的质量和发展可持续性,不能盲目铺摊子、超过债务消化能力;更不能寅吃卯粮,留下巨额债务摊子而给经济发展带来“后遗症”。若这种“遗憾观”得不到有效制止,今后中央政府出台发展经济政策,地方政府就会产生盲目攀比和急躁冒进行为,就会出现只要其他地方政府能做的,不管我这里是否可行、是否切合实际,都会“照葫芦画瓢”的现象;其结果必然造成举债无节制、投资恶性膨胀,也必然带来社会资源严重浪费,成为经济发展的“毒瘤”,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债务29256.49亿元,承担一定救助责任债务66504.56亿元,这与各级地方政府投资攀比行为不无关系。而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官员对过度举债带来的危害仍缺乏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一味纠结在悔不当初的情绪里,下一轮中央政府有关金融投资政策出台时,会愈发加剧地方政府不顾后果的投资行为了。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投资“遗憾观”支配下,我国地方政府“卖地”冲动无法得到有效抑制;在催生更多“地王”的同时,也会催生出更多“鬼城”和“空城”,造成更多土地资源浪费,也会使民众饱受高房价之苦。与此相反的是,地方政府会对发展实体经济失去热情和信心,因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税收增长的时效太慢,无法满足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需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行政性、体制性障碍到何时才能真正破除?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