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需求萎缩 商铺“售后返租”已现颓势

2014年08月26日 10:06 来源:中国商报 参与互动(0)

  自住宅限购之后,商业地产得宠,“投资商铺”风行一时,开发商争先投资建市场,不少开发商为快速回笼资金建设、出售市场商铺,并纷纷打起“售后返租”的旗号,吸引了一大批民间小投资者入市。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股商业地产的泡沫,以及投资群体血本无归的风险。

  “一铺养三代”、“若要富,买商铺”、“买楼不如买商铺”、“5年回本、3年不满意原价退铺”……商铺曾一度被炒作为城市居民的“投资王道”。2009年,位于杭州九堡板块的中国轻纺城——杭州瑞纺联合市场(以下简称“九堡瑞纺市场”)采用“售后返租”的方式面向市场招商,承诺由买家出钱买商铺、卖家代理包租或直接承租经营。这一方式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并于2010年开始试运营。

  然而,市场的运营情况却与预期大相径庭,时隔4年,杭州瑞纺联合市场店面冷清、商铺租不出去、业主投进去的钱收不回来……眼下,第一批三年期商户的签约期已满,当年的“原价退还”承诺却无从兑现。

  其实,九堡瑞纺市场并非特例。近几年,全国各地“售后返租后”的疑难病已是层出不穷。

  中国零售业曾以每年翻几番的门店扩张速度,走过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然而,商业设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庞大的消费力做支撑。城市市场容量有限,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其泡沫显而易见,产能过剩下的店铺不景气并非偶然,特别是在电商迅速发展,零售市场被大面积抢夺的大环境下,商铺市场需求萎缩已成事实。

  目前,中国排名前20名的地产开发商都涉足到商业地产领域,并且许多非地产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中,希望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却正在加速商业地产的产能过剩。“80、90后成为新生代消费主体,他们正在远离超市、百货店,更青睐有着价格便宜和更多样选择的网络购物。”有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几年,商业地产的泡沫将被击穿。而且泡沫会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顺序逐一体现及至破灭。而企业法人和购买群体,也将会为此轮疯狂付出血的代价。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商业地产开发短期利益、投机心态严重,在这样的形势下,没有特色卖点的商业地产,其后期运营和招商就像击鼓传花,最后落在谁手里谁就会遭殃。

  客观来说,最初的“售后返租”模式,可以称作是一种很好的创新,解决了小业主、开发商和经营者三方面的利益需要。一方面,分散产权有利于中小投资者进入;另一方面,开发商也能够尽快回笼资金,同时,整体经营低价出租吸引最具实力的主力店进驻,从而解决了空置问题,盘活了整个物业。

  但事实上,不少商业项目的“售后返租”却各有手段。尤其是那些非产权商铺,与其说是在“炒铺”,还不如称其为“非法融资”的类金融产品更合适。通常,开发商往往由于资金紧张,才采用“售后返租”的销售模式。一旦融资成功,很可能挪做他用,而并不一定真正用到投资人所投资的项目上。作为投资人,很难逃掉开发商资金断链不能如期交房、工程“烂尾”,甚至是卷款而去的各种风险。

  其实,风险隐藏得并不深。但是,开发商在销售过程中,用高回报率来吸引投资者,为其绘出一副快速发财、稳赚不赔的蓝图,使其放松警惕,甚至乐意去冒险。这些项目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及难以判定当地的消费水准,为实现短期回笼资金的目的,提前许诺并开出“高额返租”的空头支票,最终的结果或许就是很多项目因为开发商经营不善或卖完铺后“跑路”,有的项目只返还了几个月的租金就再无消息,有的项目甚至还没建好就烂尾了,令投资者们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此外,被“售后返租”所吸引的人,大都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做出高回报承诺的是开发商另行设立的物业经营管理公司,一般履约能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都不强,而开发商在交付铺面后,就履行完他的主要合同义务了,一旦出现投资失败、不能获取预期回报时,投资者将无法追究开发商任何责任。李春霞 本报记者 谷晓敏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