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别用阴谋论看待反垄断

2014年09月03日 09:3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孙春祥

  近来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等反垄断执法机关一系列的反垄断调查案件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知名外资企业涉案反垄断调查,包括奔驰、奥迪、高通、微软等,影响力极大。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是否已经沦为保护国内企业利益的工具?”

  这项指责实际上毫无逻辑可言。

  昨日,发改委通报,浙江省23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其行业协会联合进行垄断被查处,并处以罚款1.1亿元,创下了保险行业被处罚的新纪录。

  事实上,执法机构对于外资内资的反垄断调查一向是一视同仁的。除了最近公布的保险行业被调查处罚之外,很多国内大型企业也曾被重罚,比如茅台和五粮液等酒企,上海老凤祥等珠宝公司。在去年针对六家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反垄断处罚中,处罚最重的是国内企业合生元,而被免除处罚的除了有内资公司之外,也有外资公司。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将更加重视市场竞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这项工作牵头部门,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对于中国的反垄断局势,他表示“有些经营者明知其经营行为涉嫌违法,而心存侥幸。”

  从发改委负责人的口吻来推断,不管是针对内资还是外资企业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并非是特有所指。一些外资企业之所以敢明知故犯,归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对自己外商投资人的身份有心理上的优势,这是中国过去“以GDP为纲”时代的遗留问题,如今这个心理优势一旦失去,外资企业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陷入“阴谋论”的怪圈。

  随着中国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决策层对市场经济驾驭能力的不断提高,反垄断势必将成为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内涵,不仅包括将对垄断势力保持高压之势,还包括公开与透明。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