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各界人士把脉在非中国企业“水土不服”

2014年09月28日 10: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中国人像水银,总喜欢自己聚在一起;西方人像水,会渗透到各处。”有人这样评论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

  封闭抱团、不善于与当地人打交道、不熟悉用工法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内部竞争自耗……在助力非洲经济发展,为当地创造就业、转移技术的同时,一些在非中企也遭遇“成长的烦恼”。

  27日举行的“中国在非企业本土化与中国对非战略”研讨会上,专家、在非企业、非洲侨领共同为部分中国企业在非洲“水土不服”寻求解药。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与会者认为,在非中国国企、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为中非合作、互利共赢做出巨大贡献,但因为非洲自主发展意识增强、西方媒体不实报道、自身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一些中国企业在非洲形象不佳。

  不久前,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直言,随着近年来中非合作的加强与深入,一些在非中国人窝里斗、缺乏法律意识、不诚信,让很多致力于中非友好交往的人感到尴尬与难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在研讨会上说,对中国而言,非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舞台,规范在非中国企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非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表示,中企去非洲前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增强风险意识,在发展中要切实树立双赢意识,尊重当地法律、习俗,多了解中非文化差异。

  曾有中国企业主想当然地认为,加班可以多拿工资,这对工资水平不高的非洲雇员来说何乐而不为?而崇尚自由、更愿享受生活的非洲人却认为,加班是对他们休息权的侵犯。

  李安山还提醒,本土化非常重要,是中国企业在非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为语言、习惯、工作效率等原因,一些在非中企更喜欢雇佣中国工人,企业管理层中当地人比例偏低,被非洲人诟病为“用工歧视”。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认为,中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与“属地化管理”两步并一步的局面,协调不好就容易打架。专家建议,在非中企本土化方面,可以多吸取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

  截至2012年底,在非投资的中企超过2000家。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则是中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津巴布韦华人高尔夫球协会代表甄丽红在研讨会上说,一些中企在非洲“水土不服”,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做好长期扎根非洲的打算。因为传统的“落叶归根”思想,一些中国人只把非洲当成客栈,而不是家,无法真正“落地生根”。

  “要牢记一个‘敬’字,真正做到对非洲人、非洲文化、非洲历史的尊敬。”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刘德冰说。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建议,中非交往中,要增强人文交往、文化宣介,加强对当地员工的培训,中非关系发展中,经贸、人文两个轮子要一起转。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方认为,在非中企要重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把自身的发展和当地的发展结合起来,多让当地民众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不是对企业的要求,而应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身需要。(记者桂涛)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