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一棵白菜不能承受的产业之痛

2014年10月15日 19:1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一棵白菜和钢铁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对体量庞大的中国钢铁产业来说,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问题。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加上需求低迷,中国国内钢材价格一路下滑,个别钢材品种销售价格降至每吨3000多元,相当于每斤一块多钱,与超市白菜价格相差无几。

  “钢材卖出了白菜价!”一些国内外媒体惊呼。在这样的调侃声中,钢材和白菜这两种用途有着天壤之别的产品,却已成为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一对奇异的价格组合。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过于简单的类比也许并不适当,因为无论是生产周期还是销售对象,无论是产量还是用途,这两者真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去,根本无法直接比较。几乎没人会以“你这些钢材多少钱一斤?”这样的方式在钢铁市场里进行询价和报价。当然,废品回收站除外。同样地,除非是在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如果一个人在菜市场里问“这个白菜多少钱一吨?”,多半会被认为是没事找事。

  但是,这种对钢价近乎无厘头式的调侃,背后所反映的恰恰是中国钢铁产业供应严重过剩的沉重现实。

  过去几年,由于房地产、基础设施、汽车、家电等领域钢铁需求旺盛,中国国内钢铁消费大幅上涨,给很多地方官员和不少钢铁企业经营者带来一种假象,以为这种景气可以长久不衰。于是,他们无视经营风险,误判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一味贪大求全,盲目扩张钢铁产能,最终造成国内市场目前供应严重过剩的局面。

  据世界钢铁大会统计,去年全世界粗钢产量约为16亿吨,中国产量就差不多占了一半,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尽管工信部一再要求各地加快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整个行业也没有摆脱亏损的阴影,“大者为王”的观念在中国钢铁行业里仍旧大行其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内粗钢产量将不减反增,产量仍将扩大至8.3亿吨左右。

  中国钢铁行业这些所谓的高产成就,并不能让普通民众变得兴奋起来,相反,由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如影随形,钢铁行业一直被视为中国中东部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的元凶之一。

  中国钢铁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行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像表面产量看上去那么美好。在上游,中国钢铁企业由于缺乏铁矿石的定价能力,多年来被三大矿山集团吃得死死的;在下游,中国对特种钢材的需求仍大量依赖进口,而在普通钢材市场,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竞争不断加剧,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中国钢企也没有多少议价空间。

  其实,在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钢价跌至和白菜一样的水平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在于,在一些“僵尸”企业明知亏损仍然不管不顾继续扩大产能的背后,一些“有形之手”是不是在乱伸?

  在“钢价卖出白菜价”的调侃声中,白菜纯属无辜“躺枪”,它所承受的无非是钢铁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健康市场退出机制的产业之痛。(记者陈思武)

【编辑:秦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