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洋女婿”获诺奖,学校哪来的兴奋劲

2014年10月16日 10:21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安徽蚌埠一中校园挂出的这条标语,昨天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也在网上引发热议。(详见今日快报 A1版)

  今年的诺贝尔奖,没中国人什么事,很多人心里有些不自在了。哪怕是外籍华人也能让舆论鼓噪一番,很遗憾,今年就这点边也没让沾上。失望之余,一些人开始寻找各种原因。安徽蚌埠一中的标语,让人眼前一亮:原来中国还是“有人”获诺贝尔奖了,这个人不是中国籍、也不是某籍华人,而是中国人的老公。

  这也可以!佩服蚌埠一中,想出这层关系的领导实在太有才了。真怀疑学校跟本山大叔有什么关系。

  学校宣传自己没有错,但如此贴金,是需要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有网友更是一针见血指出:校友发达学校攀龙附凤,校友落井学校割袍断义,这风气是谁带起来的呢?

  这从无考究。但我们见过很多高校宣传,都会标榜自己的“杰出校友”,又是题词又是留影。只是,突然某一天,这些校友从杰出滑向堕落,学校又立马“毁字灭迹”,速度不比挂标语慢。

  诺贝尔奖确实诱人,没评上,是提醒我们仍需努力,真没必要反应过度。 蚌埠一中挂这样的标语,只想要问一句:“洋女婿”会怎么想?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

  消除学校功利性,先去行政化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黄润龙:有两个问题确实值得反思:一是我们对诺贝尔奖的态度。现在的科研实用性的多些,基础性研究较少;模仿多,创新少,因中国基础自然科学与世界先进水平确实存在差距,一直鲜有人获奖也属正常。但是很多人心里却对诺贝尔奖,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我觉得我们在自然基础科学上面还需要“埋头苦干”;二是学校的功利现象。学校宣传自己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原则地“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法,必然遭受非议。学校尤其高校就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很多风气现象在学校都能找到影子。学校的功利性,根本原因在于学术性弱、行政性强,在高校从学校到院系,领导掌握着话语权,从事纯学术研究的教授们,很难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高校去行政化喊了多年,却始终难见成效。因此,消除学校的功利性思维,首先要去学校的行政化倾向。尤其是大学,也包括中学,都需要自省。

  城市猎人:跟你(学校)有一毛钱关系吗?

  姚遥time:攀附之风果然是从学生抓起了。

  liqiang1983729:中国好女婿。

  无畏cheung:热烈祝贺隔壁省的女婿获得诺贝尔奖——宁波发来贺电。

  疏月朗2010:为了沾上边,校长也是蛮拼的了。

  blue:娱乐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紫紫紫-薇: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老公为荣。

  张二百万:以前见过“热烈庆祝我校学生家长杨利伟……”

  削肾客的爱疯:校友发达学校攀龙附凤,校友落井学校割袍断义,这风气是谁带起来的呢?

  据新浪微博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