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闻分析:三个维度解读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

2014年10月21日 19:4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记者王秀琼、李云路、郭信峰)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放缓至7.3%。这一数字以及工业、投资、消费等一系列最新宏观经济指标的表现透露出哪些信号?记者邀请多位专家从三个维度加以“深读”。

  四季度及明年经济趋势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对实现今年的经济目标比较乐观。首先,中国经济正处在中高速经济增长的一个拐点,增长、改革和转型高度融合,不能光 盯着经济增长这一个方面。其次,经济目标不是单纯的7.5%这样一个数字,可以上下波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新增就业、消化产能、经济转型等领域。目前经济转型的势头已经出现,包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提高了经济增长对吸纳就业的效用,社会消费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

  部分地区取消限购及房贷政策调整等措施的效果,预计在第四季度显现。部分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或将回暖,一定程度上会稳定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长表现将得到改善。经济增速回调预计明年触底。

  ——马栓友,财政部综合司经济预测处处长

  四季度经济会企稳,全年经济增长大约在7.4%,但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会非常大,因为去库存、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还在继续推进,会抑制经济增速。替代房地产的新型支柱产业,短期还发展不起来。所以,明年经济增速还是会探底,大约在7%。

  未来经济政策取向

  ——迟福林

  一是四中全会将释放法制市场经济的信号,将给予市场经济增长的信心。二是将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加大实体经济,尤其中小实体经济的发展。

  ——张立群

  我们要做的一是稳定增长,防止硬着陆;二是推动转型升级,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集约式发展,这也是未来的工作重点。现在中国经济的瓶颈主要是企业不适应市场选择性的提高和成本的提高,这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责任制度,防止企业违约、造假行为,同时也要健全政府部门在市场监管、基本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责制度。

  ——李雪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新常态”背景下,需要促进内需平稳均衡发展。在投资方面,促进研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化。在消费方面,促进居民合理的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加大基本社会保障投入力度,鼓励居民消费。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尚难以形成有力支撑。在此形势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十分必要的,还需要实施定向宽松的稳健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后劲在哪儿

  ——迟福林

  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取决于经济转型的进程,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格局。其次要靠激活社会资本,让各类民间资本的活力释放出来,这也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潜力所在。另外就是服务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既有利于激活民间活力,又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种全面开放将提供不仅是3-5年、甚至是10年更长时间的后劲。

  ——庄健,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增长后劲主要有内需和创新两方面。内需包括投资、消费,对短期内的经济影响较大,中国应向消费倾斜,向农村发展倾斜。从产业角度看,与消费关联较大的是服务业,增长还有很大潜力。

  创新对中期长期影响更多。从中上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跨越,需要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如果政策、机制的改革到位,则有利于推动创新。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三五年完成不容易,需要10年、20年。

  体制、机制有了变化,但还远远不够。应该通过改革,使创新主体从政府、科研机构转变为企业,让产、学、研结合得更紧密,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参与采写记者:刘欢、于嘉、倪元锦、张忠凯)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