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交会成交金额和采购商人数再次双降

2014年11月05日 14:55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成交金额和采购商人数再次双降。4日闭幕的第11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统计显示,随着国际市场态势的变化,未来“低速稳定增长”将成为中国外贸产业的“新常态”,而跨境电商、综合外贸平台等新业态的涌现,也对传统贸易格局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据双降

  受国外经济形势不景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金额和到会客商人数再次双双下降,企业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也谨慎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金额1792.03亿元人民币,折合291.6亿美元,比2014年春交会(同期)下降6.1%(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其中对欧盟、美国、金砖国家、中东、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成交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4%-19%不等,仅对东盟、韩国和中国香港有所增长。

  采购商人数也出现了下降。数据显示,第116届广交会采购商到会186104人,比115届广交会减少1.07%。

  “本届广交会到会客商和成交均略有下降,表明当前形势不容乐观。”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传统市场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需求疲软。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7.5%,3-6个月的中单占35.6%,6个月以上长单仅占16.9%。

  新常态考验中国制造

  那么,该怎样看待并应对这种稳中有降的市场态势呢?

  “在企业看来,这就是当前外贸的‘新常态’,应当冷静、客观地对待。比如我们轻工产品,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多保持了两位数左右的增长速度,但也要看到,中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种类商品的全球市场主要份额,且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已经没有继续大幅扩张的市场基础了。”中国轻工商会副会长李文峰说。

  事实上,从本届广交会看,“新常态”已经渐成企业共识,中国制造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死挑战和考验,不少中小企业已率先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我们招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已经上涨到了4000元-5000元。”浙江省宁波电池电器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丁涛说,“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

  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让采购商也抱怨不已。来自德国的麦太保公司OEM采购总监弗兰克·拉卡托斯告诉记者,中国人工成本每年都在上涨,涨幅远远超过德国人工成本涨幅,终端客户对产品提价越来越难以接受。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在当前外贸增长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应“知难而上,深耕细作”,适应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坚持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适应大数据时代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一些品牌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优异。海尔集团中东非大区营销总监张庆福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尔白色家电产品出口增幅达到5%,其中空调产品前7月同比增幅达到11%,电视产品前6月同比增幅达到9.5%。他说:“在我们看来,市场形势变动是必然的,优秀的企业应当有能力适应这种变化。”

  “中国第一展”需转型

  在外贸“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有着“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同样面对改革压力。不少外贸界人士就认为,作为“国字头”的最大型综合展览,除了始终难以禁绝的倒卖展位行为外,广交会在推动内外贸融合、推动扩大进口等领域上“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企业认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广交会自身并没有完全跟上发展步伐,面临来自综合性外贸平台、跨境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挑战。

  “广交会本身就是中国外贸业态的缩影。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展会,它依然有着很强的计划色彩,比如还要靠我们地方商务部门组织交易团,参展展位还带有‘分配’性质,另一方面,它又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直接面对国际买家的考验。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让这个老平台进一步发挥优势,是个大课题,而这种突破对于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整体变革都有积极意义。”东部沿海一个外贸大省的交易团负责人这样说。

  负责举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回应说,大会也意识到“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的必要,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顺应市场导向,向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努力探索,创新求变。”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