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配置资源不力 “省会依赖症”只会更甚

2014年11月13日 10:47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我国地方经济正出现明显的“省会依赖症”。统计数据显示,有15个省会的经济总量占该省比例超过1/4,有10个省会占比超过了30%,而银川和西宁的所占比例更是达到51.6%。

  有意思的是,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越往中西部更为明显,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个发达省份,其省会占全省GDP的比例均不到30%,济南和南京的比例更在10%左右,在省内经济排名均只列第三。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部两个经济大省湖北与四川的省会,武汉与成都的占比高达39.95%和35.4%,是典型的“一城独大”。

  东部沿海地区因市场机制较为成熟,资源分配可以更多地遵循市场的力量流向非省会城市,中西部省份则因为市场力量薄弱,情况正好相反,出现“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近几年,无论是东部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仍在强势崛起,且“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2008年,在全国城市GDP10强里,尚有深圳、苏州、青岛、无锡四个非省会城市,到2012年,榜单前十位的非省会城市只剩下深圳和苏州,榜单前50名中的非省会城市,如宁波、佛山、东莞、烟台等传统强市的排名也普遍下降,武汉、南京、成都、长沙等省会城市的排名则大幅上升。

  数据显示,出现这一新势头的时间拐点是2008年,这一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年份。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外需导向型经济体,东部沿海省份的非省会城市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出口制造业与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水平足以与省会城市叫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疲软,以四万亿为标志的大规模投资接棒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开始提速加码。

  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省会城市因其政治资源的优势,在项目获批上具备明显的优势。以江苏省的地铁建设为例,虽然省会南京的GDP总量在省内一直排在第三,但地铁运营里程却远超前两名的苏州和无锡。与此同时,省会城市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还和近十年来的人口聚集方向有关。省会城市往往聚集着一省之内最优质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对人口的吸附力明显高于非省会城市。

  概而言之,在经济动力由出口转换为投资的今天,省会城市因其政治资源的优势地位,可以争夺到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再加上省会城市一直聚集着全省最优质的公共资源,对人口的吸附力恐怕只会越拉越大。可以想见的是,省会城市的经济地位还会不断提升,“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只会越演越烈。只是,这一势头会否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指导精神相悖?

  客观来看,省会城市往往本来就具备更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上领先非省会城市是合理的,但省会城市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为代价,二者的发展应该是双赢,而非零和游戏。过去一些省份动用行政手段将省内大型企业集中搬迁到省会城市,导致一些非省会城市的发展受到影响,就是反例。地方主政者需要明白的是,权力配置资源也许可以“配置”出一个大城堡,但一定无法“配置”出一个开放、自由、富庶的城市群,而这可能只有市场的力量才能办到。 ■谢木子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