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停车费呈现“暗箱化”操作 背后谜团何时能解

2014年11月25日 13:32 来源:新快报 参与互动(0)

  据新华社记者的调查,京沪穗津车主缴纳的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至少有一半收上来的钱最终没有进入政府的口袋;而且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经营权获得、车位设置数量、收入与支出以及返用于公共交通事业等多方面情况的谜团,真相被利益动机紧紧地遮蔽着。而据今日新快报报道,除了路内停车费外,内街内巷停车收费同样呈现“暗箱化”操作。

  咪表停车和内街内巷停车的设置、收支去向自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其基本性质是公共资源中的垄断性经营,所涉及的利益人有车主、企业、政府和公众。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法律规范中,对于“城市道路临时停车位”的设置、收费标准,和作为财政收入项目在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中的管理,尚未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因此而形成了各地在停车收费问题上的不同乱象,而比较相同的是垄断性经营与利益分配的黑箱状况。

  就咪表停车而言,问题其实并不是那么复杂、那么难以弄清楚。比如,广州咪表停车位数量到底是多少?即便是逐个地段数过去又有多困难呢?据官方称登记在册的有6000个,但是社会各界对这个数据并不认同,有认为实际数量应超过1万个,而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咪表停车场违规私设车位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么,无论是谈收费涨价也好、谈涨价对交通治堵的效果也好,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各有各说法显然是很不正常的。

  至于由街道管理的内街内巷停车位,更是一笔糊涂账。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车位数量的真相本来与政府收入密切相关,管理部门本应最积极、最迅速地弄清真相和广为公布,而且最不可能有意低估停车数量,然而目前的状况却恰好相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公众最为担心的是某些管理者与经营者在背后存在什么说不清的利益纠葛。

  比咪表停车位数量的谜团更大、更可怕的另一个谜团是咪表公司的真实收入、支出、按规定上缴财政的数额以及公共财政如何使用这笔钱的真相。由于垄断性占道经营是直接消耗公共资源,市民为此承担了权益损失,并且有权期待获得真实而合理的补偿。因此一切相关利益分配理应彻底公开透明。尤其是涨价后咪表公司增加多少收益及其去向,因为涉及到涨价的合理性而更加必须公开透明。

  然而,与公布停车位数量的困难、拖拉不同的是,有关方面先是在毫无真实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就声称咪表公司可能因停车量减少而导致收益减少,随后更是公开表态,说咪表公司多收费用的去向问题属于“商业秘密”,恐怕难以透明化。所谓“商业秘密”的说法当然完全站不住脚,因为众所周知,任何占用公共资源的垄断性经营都不存在商业秘密。从“收益减少”到“商业秘密”,完全不像公共管理应该说的话。

  可以说,有关停车位占道经营和停车费大幅涨价与缓解交通拥堵关系所有真实数据、账本至今仍是谜团重重,“糊涂账”比比皆是。比如,在物价部门、财政局、咪表公司之间,关于咪表数量、上缴财政、成本支持、收益分配等所有利益问题都出现了不同说法,而不同部门关于从咪表停车位所获收入去向的说法也是矛盾重重。

  停车费背后的谜团到底何时才能彻底解开?一边是公众和舆论不断发出理性质疑和呼唤公开透明,一边是管理者与经营者似乎是铁了心沉默不语,在这种胶着状况中却看不到人大应担负的监督、审议作用,这无疑是极为遗憾的。

  (作者系知名广州学者)    ■李公明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