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球油价走低 揭秘中俄石油贸易是否受到冲击

2014年12月02日 13:5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上周做出不减产决定后,国际油价连日大跌,12月1日布伦特原油触及每桶67.82美元低点,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有分析认为,作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中国无疑是油价下跌的受惠者。对俄罗斯来讲,路透社1日分析认为,受油价下跌及西方制裁行动的影响,俄罗斯经济2015年必将陷入萎缩。然而,有舆论担心中俄两国此前签订的石油贸易协议中的油价高于现在的油价,会令中企巨亏,然而,专家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针对俄罗斯的“阴谋论”站不住脚

  早在去年6月,中俄就已签署俄罗斯对华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根据合同,俄罗斯石油公司在此后25年内对华供应约3.65亿吨原油,以当时的市场价格评估,合同的总金额达到约2700亿美元。而现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质疑者认为,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处于高位,合同中确定的油价太高,会导致中国企业利益大幅受损。甚至有评论称,俄罗斯与中国企业在油价较高时签下这份合同,一举对冲油价下跌,或许是一场布局已久的“阴谋”。

  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按照国际惯例,这种长年的合同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价格还会随着国际行情进行重新谈判。若石油价格长期走低,中俄之间还会谈判并作出相应调整。

  “因为现在的油价下行就简单认为中国企业吃了亏或者说这是俄罗斯的阴谋论是不对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林伯强教授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一般的国际石油交易惯例,双方在签订这么长时间的石油合同,一定会设置相应的价格浮动区间。更重要的是,在签订这个合同时,俄罗斯或者中国都不可能预料到未来石油价格的走向。对于石油价格的变化解读,我们要站在战略层面的高度。

  在俄罗斯方面,《环球时报》记者1日在莫斯科采访了俄罗斯外贸银行贸易和出口融资部主管扎夫哥罗德尼。扎夫哥罗德尼对本报记者表示,“这肯定不是什么阴谋。中俄两国是地理上的邻居,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均合作密切。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俄罗斯的石油,对华石油出口同样对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扎夫哥罗德尼分析称,正是在此背景下,才会有俄中两国油企“世纪大单”的签署。尽管目前国际油价出现下跌,但却并非一个“合理的价格”。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样的大合同应该是对两国都有重要意义的。

  中俄能源合作大格局不会变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报道称,“作为以能源为支柱的大国,俄罗斯致力于获得原油定价权”。频繁展开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被普遍视为俄罗斯争夺原油定价权的重要努力。

  俄专家认为,俄中双方签署战略性原油供应合同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保证在约定时间内,持续不断地购买和提供原油。然而自OPEC会议后,国际油价继续大幅大跌,俄罗斯企业遭受的损失相当严重。

  据俄新网1日报道,俄罗斯央行第一副行长尤达耶娃表示,鉴于OPEC不减产的决定,俄罗斯央行已经制定了石油价格在2015至2017年期间低于每桶60美元的经济发展应对方案。

  此前,俄罗斯财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在莫斯科的经济论坛上表示:“因为欧美制裁,我们每年损失约为400亿美元,而由于油价暴跌了30%,我们每年的损失在900亿至1000亿美元。”

  扎夫哥罗德尼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油价下跌更多是源自某种“政治上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某种商品的价格应该是由全球范围内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石油也不例外。所以这种下跌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更不会改变俄中能源合作的大格局。

  中国企业有喜有忧

  “现在是利用低油价囤积原油的黄金时刻。OPEC的决定对于中国是重大利好。”近来外媒对于中国因油价下跌而受益的报道和评论越来越多,然而,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国内企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美国《华尔街日报》1日报道称,原油价格跌势使得塑料树脂成本(占中国制造商原材料成本很大一部分)降低,进而提升企业毛利润,因此油价下跌的第一批受益者可能包括航空公司、邮轮、消费品公司、船运公司和制造商。

  林伯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全球石油价格下跌,如果是一个长期的趋势,那么中国企业会从中受益。一件商品的价格如果走低,一般而言还是买东西的占便宜,卖东西的吃亏。另外,石油价格下跌还会带动其他能源价格降低,比如铁矿、煤炭等,这也就意味着经济运行成本会相应减少。

  不过,也有人对低油价对中国原油生产、石油炼化企业带来的影响表示担忧。中国石油化工业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油价的下跌使中国“三桶油”面临挑战。第一,出于国家能源安全考虑,国内的石化企业必须要保持在油价走低形势下持续生产的能力。第二,大量进口囤油导致国内石油勘探开发量减少,最大的问题就是造成设备与人员闲置,设备闲置折旧费用摊销后会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第三,国际油价下跌导致全球范围内石油开采与管线建设的投资减少,这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非常不利。因此,在国际油价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下行的趋势下,中国相关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 曲颂 汪嘉波 金宇 环球时报记者 张怡然 杜天琦 王一茗】

【编辑:种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