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房地产不会疯涨也不会崩盘

2014年12月16日 10: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图为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新华社资料图片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日前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亮出了他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判断,称“多”“空”两方都不要对房地产业抱有任何幻想,中国房地产既不可能像最近的股市那样成为“疯牛”,也不可能崩盘,“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进入了新常态,从事房地产行业和准备要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人都要好好想一想,绝对不能再走传统的发展思路,而要抓住最后10年的机会转型。”

  “非常态”已终结

  王健林认为,自2006年开始,中国房地产业的表现是“非常态”,在此之前接近20年的时间里,房地产行业必须要买对地,设计要合理,定价也要差不多,还得加上会吆喝,房子才能够卖出去。“2006年之后,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房地产就进入‘疯牛’状态,卖房子就像卖白菜一样,这其实是不正常的。”王健林说,“对中国楼市来说,2013年和2012年是一个不太正常的年份,它比2011年上涨近40%,这种增长是不正常的。”

  今年以来,房地产交易下降,特别是新开工面积下降,唱空房地产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在王健林看来,这才是房地产是真正的常态。“可能房地产从业人员还在幻想,经过一两年的调整和货币刺激,或许2015年下半年再呈现高潮,然后就可以套现,有这种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不要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广深等局部地区,行业整体已经呈现过剩局面。”

  抓住最后10年转型

  在王健林看来,2014年房地产行业的态势才是一个正常的、可持续的“新常态”。他的判断是,中国的房地产还会继续往前走,但不可能再呈现出2012年与2013年时的“疯牛”状态。“唱空的不要幻想中国房地产会崩盘,这个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我们杠杆率没有那么高,而且,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也会适度调控。再加上一个最大利好——中国城镇化率还比较低,约为52%,剔除农民工等并未享受到城镇化人群,我估计真实的城镇化率在40%左右,所以我们还有一段时间。”

  王健林建议,抓住最后10年的机会转型。他分析,世界30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房地产发展历程显示,一般都有三四十年的垄断期,城市化进程达到70%到80%后,行业就进入瓶颈期,规模开始萎缩。“有人说,地产黄金10年过去了,还有白银10年,不管是黄金还是白银,但我认为留给大家最后转型时期就只有10年,身处这个行业中都要利用这段时间加快转型,否则,等城镇化率达到70%,机会就没有了。”他透露,万达也在抓紧转型,明年将发布最新的万达转型报告。

  相关新闻

  中房协:

  房地产将从支柱性产业发展为基础性产业

  据新华社海口12月15日电 “房地产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随着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房地产也进入了一个换挡期,面临着结构的调整期,未来对房地产的投资很可能降低,更多的是尊重房地产自身的规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中一在此间举行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房地产行业进入新常态,将从以往的支柱性产业发展为基础性产业。

  朱中一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加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房地产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都有关系,例如保障房问题涉及稳增长和惠民生;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业态涉及调结构;房地产库存消化涉及防风险;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来推进建筑行业的现代化涉及转方式。

  同时,城镇化发展必然涉及房地产,朱中一认为,二者必须相协调,既不能滞后,但又不能超前,超前就成了造城运动,造成了资源、能源的浪费,甚至造成了风险的加大,建议政府尊重房地产的规律和地区差异性的特点,进一步实施好分类调控的体系。

  对于正在酝酿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朱中一认为,不动产登记将促进住房的资源更加合理公平的分配,其中可能产生的房地产存量可以通过政府收购作为保障房,让获取保障房房源的方式和机制更灵活些。

  朱中一同时表示支持房地产税立法,认为在立法的基本思路形成以后,应该及早征求意见,通过公开立法的过程,给民众时间准备,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成长。

  “让这个过程更加公平一点,更加公正一点,更加透明一点,可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朱中一说。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晓晴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