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总理临场急智将中哈合作升级 “李计划”令哈方怦然心动

2014年12月17日 10:2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总理临场急智将中哈合作升级

  李克强总理已启程离开哈萨克斯坦,赴塞尔维亚访问。某种意义上,他的专机是沿着“光明大道”起飞的。专机升空,但关于“李计划”的热议和憧憬,扎扎实实地留在这片中亚土地上。

  外界都相当关注,李克强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会谈,从原定交互传译一小时,变成同声传译一个半小时——其中有何玄机?他们谈了些什么?李克强所言“超出预期的成果”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中哈合作从“常规公路”升至“光明大道”

  不妨倒叙,从会谈临近结束时说起。中国总理给哈方留下深刻印象。纳扎尔巴耶夫称赞李克强务实高效的外交风格,并将中哈产能合作命名为“李计划”。

  一个崭新的术语就此诞生。某种意义上,李计划,是总理哈萨克斯坦之行最大亮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会谈的开端是“常规套路”,哈方希望向中方出口能源、农产品,此时,李克强不失时机地提出:我们为什么不在“光明大道”上合作?

  一个月前,纳扎尔巴耶夫刚刚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光明大道”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总理的话,引起了哈总统高度兴趣。谁能拒绝这样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提议呢?李克强的临场急智和外交智慧,成功地把这场会谈,当然也是中哈合作的未来前景,从“常规公路”升级到了“光明大道”。

  “李计划”让中哈两国发展战略实现对接

  这一升级的秘诀,正是“李计划”的核心。李克强从哈本国的经济计划中发现了中哈间彼此最大的互补、最大的契合点,因而也是互利共赢的新增长点。

  哈萨克斯坦面临农业国和资源型国家的转型升级,其经济亟需提振,因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水泥、玻璃等有大量需求。中国在基建方面经验丰富,国内又有不少多余且优质的产能,关键是具有性价比优势。中国企业可以依托较强的装备制造能力,在哈国内建钢铁厂、水泥厂、平板玻璃厂,就地消化哈方原料,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

  两国的发展战略,凭借“李计划”实现了对接。中国富余的优质产能和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的缺口结合起来,中国装备将极大助力“光明大道”——这就是后来外界所知的“中哈产能合作框架”。

  合作包括公路、住房、旅游等一揽子计划

  李克强再次扮演了“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但这绝不是单纯的推销。“李计划”首先是暖计划,中国参与“光明大道”的,不是冷冰冰的产能输出,而是包括公路、住房、农业深加工、旅游开发等的一揽子计划。民生为先,将造福双方老百姓。

  “李计划”的吸引力还来自“体谅”。李克强在会谈中指出,哈方不应满足于低附加值初级商品的出口,而中国提出的合作方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能带来就业,实际上是对转型期的哈萨克斯坦提供整套工业化经验的输出。李克强一直以来强调的经济外交要“义利结合”,在这个合作框架中得到完美体现。

  “李计划”的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和世界大局的精准研判。李克强念念在兹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对外交而言,可以理解为装备制造“走出去”升级版。依托中哈产能合作这样的大单,不仅国内产能得以消化,装备制造也跟着走了出去,从而实现出口的高附加值。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普遍复苏乏力,中哈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要应对新挑战,就必须寻找新增长点,双方合作、多方合作才能共克时艰。“李计划”的魅力正在于,这是真正的包容性增长,给地区带来繁荣与和平,让人民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这样的诚心与善意令哈方怦然心动,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因此将中哈产能合作一揽子计划称为“李计划”。 新京报特约撰稿 穆柏

【编辑:曾会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