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时便利启动四年万店计划 CEO称过早上市未必是福

2014年12月24日 10:16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逐渐式微的零售行业,在经历了过去十几年的黄金发展之后,是否走到了发展的顶峰而面临进退维谷的窘境呢?至少在全时叁陆伍CEO张云根看来,这是个伪命题:“现在说零售行业的发展难继黄金时期为时尚早,即使是互联网给予了行业冲击。不过,传统零售企业在转型时也要优势互补,而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张云根在接受《证券日报》独家专访时透露。

  角逐最后一公里

  全时便利店的第一家门店成立于2011年2月28日,选用重资产模式开店,而在以快速发展为核心价值的零售行业,这种重资产模式一度受人质疑,不过,张云根认为,重资产的模式虽然对资金的要求更高,但是,却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了轻资产难以匹敌的优势,“轻资产和重资产这两种模式本质上的区别是投资金额的多少,但最后外延带出来的产品效应却截然不同。轻资产便利店可以看做是综超的浓缩版,这一模式单店毛利率能达到18%,但是,我们的重资产模式可以达到35%的毛利率,因此可以在选址上更有优势,能够更好地承担人工和租金成本,未来重资产一定是便利店的主流模式”。

  从全时的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出,到2019年,全时预计的开店规模可突破一万家,“截止到现在共有106家,从开第一家到现在,全时每年的开店速度都在以数倍的增幅呈现在大家面前。”

  全时的发展轨迹透露出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2011年至今的近四年时间里,全时仅开店106家,虽然相较于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的老牌竞争对手711便利店的176家门店而言,全时的发展速度居于同行业领先水平。但如今,公司却放言要在2019年实现开店万家的计划,这意味着,在2015年至2019年的四年时间里,疯狂扩张是全时的常态,两个四年的发展计划差距如此明显,是不是会形成发展“头重脚轻”的现象?

  张云根解释,这是因为“2015年是发展的分水岭,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迅速扩大,可能会失去市场的机会。”为应对大发展带来的基础要求,公司在2014年总部人员扩充了三倍,现有人员足以支撑500家店的同时运营,未来仍将储备总部人员,为未来大量的开店做准备。

  众所周知,便利店被认为是接通商品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而基于这种行业认知,越来越多的品牌斥资进入便利店行业,角逐最后一公里。

  “今年(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风口已经形成,历史的重大机遇来临。在经过前期四年的铺垫之后,未来四年全时必将把握大发展的契机。”张云根称。

  短期不提上市计划

  由于全时采用的是重资产发展模式,这也决定了公司在未来四年里,万店计划所需资金十分庞大,不过,张云根似乎并不担忧这点,“未来不排除有PE进入全时,但是一定是业界最知名、最优秀的PE,我们更看重的是资本的品牌价值。但现在启动上市却为时过早,过早的上市对企业形成更好的估值是不利的。”

  除了资本问题,在零售企业一片O2O的呼声中,全时表现的也十分冷静。张云根透露,全时的线上线下整合,更多的是要考虑解决便利店的排队和零钱两大问题。因此,在第十届中国商业模式峰会中,张云根呼吁,企业不应该单纯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营销工具,解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才是重点。

  对于零售行业的衰落,张云根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在过往十几年的零售黄金发展期中,企业丧失了很多机遇,“在这个行业里,主要有两项技术,连锁和零售,连锁是依靠规模成长,在供应链后端获得利润的能力;零售技术是研究市场和商品,获得商品经营差价的能力。但是在过往,我们的企业在获得规模发展的机遇下拼命强化连锁技术,最后本末倒置丧失了本源。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互联网转型时也要牢记商业的本源,站对风口,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编辑:汪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