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M2增速放缓至12.2% 专家:今年货币政策或更"宽松"

2015年01月16日 07:55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央行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报告

    去年中国经济低迷已经定格,即便再乐观的观察者也会对去年的金融数据有所失望。昨日,央行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不仅M2(广义货币)的增长较此前有所减速,贷款增量也低于此前预期。

    M2余额122.84万亿元

    增长12.2%

    走低的主要原因

    外汇占款明显减少;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导致货币派生能力下降;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实施,使得商业银行存款充时点的积极性减弱。

    ■专家解读

    今年货币政策或更加“宽松”

    M2增速下降,尽管央行官方认为在新常态下属于正常现象,但业界却认为,这或许预示着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宽松。

    “在未来一年,广义货币增速将保持总体稳定增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尽管外汇占款增速持续低迷对货币供应增长不利,但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基调下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并在短期‘松紧适度’。”

    而在昨日,央行也发文称,今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适度增长,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外,连平表示,今年仍然有较大的降准空间,毕竟去年全年的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增速,这从客观上要求适度下调存准率和调整存贷比的监管。而此前,多家机构也曾预测,今年由于经济下行风险依旧,将有多次降准及降息的可能。

    M2增速放缓至12.2%

    曾经高达15%的M2增速,去年放缓至12.2%。央行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M2余额122.8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个和1.4个百分点。这一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数增长的下降,引起了业界诸多关注。

    央行调通司司长盛松成在分析2014年金融数据时认为,M2增速的确比较低,原因有很多,但货币供应量仍然处于正常的区间范围。“M2的减少不仅有外汇占款明显减少的因素,也源于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和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实施。”

    他介绍,外汇占款2014年增加6410亿元,同比少增了2.12万亿元。从最近十年看,外汇占款新增一般都在1万到2万亿,有两个年份甚至超过3万亿。外汇占款大量减少,使得央行不需要通过回收外汇来投放流动性。而同业业务监管加强,则导致了货币派生能力的下降,存款偏离度考核指标的实施,使得季末、年末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的积极性减弱,导致12月份存款增长不及往年,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存款增速。而M2是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来衡量的,这使得M2在一定程度上并没能完全反映社会流动性状况。

    贷款全年增加9.78万亿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较上年少8598亿元,其中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8900亿元。去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3亿元,尽管同比多增2149亿元,但仍少于市场预期的7000多亿元。

    去年以来,经济下行趋势较明显,银行贷款也一直处于不振状态。尽管市场一直“不差钱”,但是贷款增加却并未有过多起色。对此,不少银行业专家表示,贷款动力不足是其中导致贷款增加量不多的主要原因。而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也让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受到冲击。

    去年全年直接融资的确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增加不少。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企业债券净融资2.43万亿元,同比多6142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50亿元,同比多2131亿元。

    外汇储备增量创10年来最低

    在央行发布的数据中,外汇储备数据引人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外汇储备余额为3.84万亿美元,相较于2013年年底仅增加了200万亿美元,创下10年以来的外储增量最低值。外储增量在2013年曾高达5000万亿美元。

    不过,对于外汇储备的创新低,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坦言,这并不是坏事。“这说明现在外汇市场处于供求较为平衡的阶段,有利于汇改的推进。”他说,目前我国需要这种供求平衡的状态,这将会有利于放开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晨报记者 姜樊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