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今年价改 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

2015年01月29日 14:1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价格改革

  不该我们管的价格放下去,不符合市场的、强制性的定价废掉,剩下的很少部分定价权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和战略性的,则加强管理。

  公车改革

  省级机关公车改革6月底前完成,全省在年底前完成。同时,将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

  收入改革

  根据国家顶层设计,从四川实际出发,保持收入和全国同步、和经济增长同步,而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也将同步推开。

  代表访谈

  价格改革

  计划报告提出:出台深化价格改革总体方案,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

  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 资料图片

  “不该我们管的价格放下去,不符合市场的、强制性的定价废掉,剩下的很少部分定价权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和战略性的,则加强管理。”昨日,省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将出台深化价格改革总体方案,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管机制。

  高速公路通行费或率先“动刀”———这是去年底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传递出的信息。省发改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昨日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深化价格改革总体方案的初稿已经形成,正在征求意见,对于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机制的完善方面,也在研究过程之中。

  凡是能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

  一律交给市场

  深化价格改革的原则是什么?唐利民曾用“三个最大”来表述: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凡是能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一律交给市场;最大力度改革定价机制,创新管理办法,从主要由直接制定价格水平向规范价格行为转变,进一步下放定价权限,除确需由省上统筹协调的主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外,全部下放市、县管理,同时,修订《四川省定价目录》和《四川省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目录》,落实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开透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和评估论证,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他表示,这是四川省今年的改革重点,也是全国的改革重点,深化价格改革后,大部分定价权将被下放和废除。同样,四川今年还将全面取消收费许可证及年检制度。目前,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都需要政府颁发收费许可证并实施年检。

  省级机关公车改革6月完成

  全省年底前完成

  “省级机关公车改革6月底前完成,全省在年底前完成。”唐利民对成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省公车改革正有序进行。同时,将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而“创新公务出行保障方式”也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公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三条:一是创新制度、分类保障。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二是统筹协调、政策配套。妥善处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有机衔接。三是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有序推进。

  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收入

  基本达到全国当年水平

  日前,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四川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唐利民表示,目前正在该实施意见的框架下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根据国家顶层设计,从四川实际出发,保持收入和全国同步、和经济增长同步,而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也将同步推开。”

  《实施意见》明确,将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非劳动要素由要素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税调节机制。到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当年水平,使四川省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与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比值达到全国总体水平。

  对于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

  今年,四川省还将出台省属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和省属国有企业部分项目的非国有资本参股试点。

  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