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开局现“寒意” 回暖动力显现

2015年02月08日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 彭大伟)尽管2015年中国多地出现“暖冬”,但今年外贸开局却现“寒意”,出现少有的进出口“双降”。不过专家对中新社记者指出,1月份数据是否反映全年外贸情况仍有待观察,而近期国际油价已出现反弹迹象,或预示着外贸“触底回升”的可能性增大,外贸回暖动力已有所显现。

  中国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过季节调整后,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同比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

  “外贸数据月度波动还是很大的,很难用一个月的数据代表全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向记者指出,目前中国进口量价齐跌的现象同此前预期相差不大。

  据海关统计,1月中国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大豆进口量增加,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其中,进口铁矿砂、原油、成品油价格均下跌四成左右。

  范剑平分析,这符合企业经营中“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如果用一个比喻,就像伸手去抓空中飞过的尖刀,这是很危险的,但等刀掉地上、就是价格见底的时候,企业才会加大进口。”范剑平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未见底前,企业出现买涨不买跌的举动是符合常理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则表示,1月除临近春节的季节因素外,至少还反映了两方面问题:首先国内经济还比较疲弱,需求不够旺盛;同时进口降幅特别大,也反映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处在跌势。

  “进口量的减少,除了价格因素,也反映国内内需下行压力较大,内需不足。”范剑平补充道。

  不过,周景彤和范剑平均指出,目前美国经济向好、人民币近期贬值以及中国央行降准举措,均可构成中国外贸回暖的动力。

  美国最新经济数据继续保持乐观。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5.7万个。11月和12月数据上修后,就业岗位比此前数据累计再增14.7万个。

  中国人民银行则于日前宣布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针对小微、“三农”等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措施。

  国际油价亦显现向好苗头。油价在过去六个交易日急升约20%,布伦特原油期货创1998年来最佳两周表现。

  范剑平预计,国际原油价格走势2015年应该好于2014年。他表示,国际油价近期究竟是短期暂时反弹还是真正见底,还很难判断,但可以预计今年“从头跌到尾可能性应低于2014年”。

  周景彤认为,原油价格下跌空间已经不大,但铁矿石的低迷应还未终结,因此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尚需进一步观察,“实际上,中国国内需求对国际大宗商品的影响是最大的”。

  同时,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从美元升值以来,出口企业已经好很多了”。

  海关数据亦可作为佐证。1月,相较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降幅较小。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679亿元人民币,下降5.4%,低于总体降幅5.4个百分点,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6.8%。

  对于降准,范剑平和周景彤均表示,其利好传导到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过程。

  周景彤认为,人民币贬值不是降准的主要目的,应当看到“政策层不希望人民币大幅贬值,而是希望维持基本稳定和双向波动”。

  范剑平更指出,货币政策反映到实体经济数据一般会有两到三个季度的滞后,而现在利率更加市场化了,“降准和降息能多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与历史经验是否符合,都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