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互联网+医疗 网购衣服可退吃错药咋办?

2015年04月15日 08: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互联网医疗能否突破诊治禁区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近日明确: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互联网医疗到底利弊何在?禁止网上医学诊治,是不是就让互联网医疗服务无路可走了呢?本期三人谈予以关注。

  盘活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网购衣服可退吃错药咋办?

  练洪洋:盘活医疗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互联网医疗最大优势所在。线下医疗机构,存在诸多体制掣肘,譬如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将医生圈在一家医院之内,互不流动,无法均衡。结果导致,不同医院间旱涝不均,名医院、大医院医生忙死、撑死,基层医院“拍乌蝇”、吃不饱。医疗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如何优化,提高利用效率,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想办法。譬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就是一种有益尝试。

  互联网医疗,在调动医生积极性方面作用显著。对那些平时“吃不饱”的医生来说,参与互联网医疗扩大了服务面,增加了工作量,由此带来收入、技能、声望等提升;对那些大医院医生来说,根据自身情况,利用灵活时间为患者服务,等于充分挖潜。曾有报道,有一位医生因积极在线回答患者问题,1个月获得网络医疗机构给付的报酬就超万元。以利益作向导,盘活医疗资源,互联网医疗有优势。

  唐金凤: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胜在有病不出门。众所周知,“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移动医疗的出现,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带来了曙光。一来,普通人有个头痛脑热的,坐在家里用网络问医生即可,应如何治疗,要吃何种药物,点下鼠标轻轻松松即可完成病情咨询,不用拖着疲惫的身体往返奔波,也不用凌晨起来挂号、排长队。此前,腾讯推动近百家医院接入微信全流程,仅在门诊与收费之间优化医疗流程,就省去了不少病人往来这两个窗口之间奔波的焦虑。

  二来,患者有望得到全程专业管理,有资料显示,中国医院每天就诊的病人中,85%以上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其中慢性病和亚健康等人群缺乏专业的全程管理,对于慢性病、非初诊、老年病人,完全可通过远程医疗、网络保健平台指导市民“续药”和科学就医,帮助亚健康市民“少生病、不生病”。

  谭敏:此外,互联网在医疗中的应用也有望缓解看病贵的难题。去年5月,“互联网上销售处方药有望放开”的消息一度引爆了医药电商,也让被“高药价”压得喘不过气的患者看到了希望。此前几乎所有商品一“触电”,价格都免不了往下蹿,主要靠“把量做上去”的网上药店,价格较实体药店势必要便宜,虽然目前网上药店能卖的药物品类,限于非处方药物品类,但如果随着互联网的渗透,相信市场化的手段会创造更大的降药价的空间。

  而且,网上诊疗实现医生和患者的双向选择和更充分沟通,有利于减少过度治疗与重复检查,同样也有助于诊疗费用的降低。

  网购衣服可退吃错药咋办?

  唐金凤:互联网医疗虽然能够带来一大波福利,但作为特殊的服务,医疗事关生命健康,在管理上必须审慎待之。官方表态,更多是对其存在问题的担忧。一方面,医疗是十分专业的领域,传统医疗在诊疗上需要血样、细胞、胸透等检查做配合,中医便讲究“望闻问切”,治疗上需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给予患者适时的心理疏导和充分的人文关怀。仅凭视频、语音或画面做诊疗的移动医疗,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立体信息,诊断很容易“走偏”,医生很难做出准确诊断结果。另一方面,老百姓普遍有对医生面对面诊疗的依赖感,以前去医院诊疗叫“看医生”,强调的就是一定要让医生“亲眼看,亲自量”,医生用温度计测体温、用脉搏器测血压、用专业器具检查血样,监测过程会给病人以“踏实感”,虚拟的移动医疗,在上述方面稍有欠缺。

  练洪洋:在网店买一件衣服,不合身可以退,哪怕退不了,扔了也没啥大不了的,要是在互联网上看病、买药,吃出问题来,那就是大事。就风险与责任而言,实体医疗机构办的远程诊疗,技术力量有保障,医疗风险可控,责任也容易厘清,就是医院本身,出事找医院就是了。网络医疗机构显然要复杂多了,大型医疗网站可能好些,一些小网站可以弄虚作假,假医生、假宣传甚至是假药,风险极大,责任也更难追究,出事了就像游医一样,关门走人。

  谭敏:从技术层面来看,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条件也并不成熟。中国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拥有数量全球第一的4.85亿网民,以及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三家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企业,已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大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却并不是互联网强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仍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事件不时发生。个人医疗健康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保管与处理不当,极易给目前已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再添矛盾。

  而且,开展互联网诊疗对于信息联网的技术要求也颇高,目前,一些大医院已实现了内部诊疗信息的联网,可是,许多小医院在硬件上都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如何与其他医院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仍需要跨越一些技术障碍。

  网络挂号收费先行

  医疗无须谈网色变

  练洪洋:且不说政府对“互联网+”的支持态度很鲜明,在这场“互联网+”革命中,互联网医疗也必是大势所趋,未来给我们留下的选项,不是“YES”或“NO”,而是“DO”,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余以为,对“医疗+互联网”,也就是医疗机构办远程诊疗,当采取鼓励的态度,提供足够的法律、政策、资源供给,扶上马送一程,让其成为互联网医疗市场的中坚力量。对“互联网+医疗”:网站办诊疗服务,也要用市场思维和发展眼光来看,如果能够通过事前准入、事中管理、事后监督的方式,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声誉的医疗网站,参与医疗服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现在这类网站并不少,有些还颇具规模,它们不能长期游走在法律边缘,需要尽快解决。对这类网站,一句“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显然意犹未尽。

  唐金凤:同样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中国人“谈医色变”,美国人看病问诊却轻松得多,这有赖于美国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成熟。美国有个已成立20多年的远程医疗协会,专门对该领域做研究和指导,其总结的“美国经验”,对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一是“政策和法律先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对移动医疗产业审查、备案、医生资质、医疗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予以明确、细致的规定,改变移动医疗产业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现状。美国也经历过远程医疗混乱不堪的阶段,但通过政策和法律指引,很快清理了这一市场,让移动医疗回归健康轨道。

  二是通过大医院对小医院医疗指导作为过渡。在医院对个人远程诊疗条件尚未成熟之际,偏远地区、医师力量不足的小型医院,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大医院建立急诊援助计划,可大大增加治愈比例,并控制由于治疗不足导致的后期巨额医疗和护理费用。

  谭敏:互联网在许多领域攻城略地,其趋势不可逆转。说到底,“互联网+”的变革就是一个以产品为王,消费者和用户体验至上为核心的变革。一个行业在互联网下的转型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找准了时代变革中用户的优先需求。互联网医疗也是如此,目前存在的各种争议,其核心也在于,这种变革究竟是以患者为中心,还是以医疗机构和管理者为中心?如果是以患者为中心,虽然困难重重,问题多多,但终究会找出办法,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大众的最大效用。比如,目前在挂号、收费、咨询等过程中的突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服务市场的加大,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互联网+医疗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传统医疗行业,还是传统医疗行业进行互联网化,都必须顺应时代,以服务为中心,促进两者高度融合,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医疗之间1+1>2。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