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投资拉动依然是山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5年04月21日 09:40 来源:黄河新闻网  参与互动()

  前言: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项目见效年”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千方百计稳增长,特别是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努力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全力以赴确保投资较快增长,积极推动转型跨越,促进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充分发挥了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中的关键作用。

  据山西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我省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张,投资总量再次超越万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54.5亿元。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投资依然领跑,增速依然最快,依然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期话题,我们就邀请了山西发展智库有关专家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山西投资结构,拉动山西经济增长进行探讨。

  改革、转型、创新,为“三驾马车”更换新引擎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毅 副教授

  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经济,投资、出口、消费一直充当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我国“三驾马车”出现了结构失衡现象,其中有两驾动力不足。首先是出口,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动荡,国际需求不足。其次是消费,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国内需求有所扩大,宏观经济结构从供给驱动向需求拉动转变需要经历较长过程,难以迅速完成。事实上,投资已成为近期增长的主动动力。然而,投资驱动型增长也不宜一概而论。我省2013、2014两个年度投资总额均超过万亿元,但形成的增速却迥然不同。

  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动“三驾马车”的再平衡,稳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必须赋予新的内涵。首先是投资,应充分激活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健全融资机制,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其次是出口,应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最后是消费,应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需求拉动型增长模式。

  对此,建议完成这样的转变,须为“三驾马车”更换新的引擎,包括改革、转型和创新三方面。改革的重心在于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简化行政审批和直接行政管理手段,更多借助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进行宏观控制,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转型的重心在于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任务是真正破解我省“一煤独大”困局,弘扬我省“西北要冲”、“文明之源”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寻求多元化、后劲强的经济增长点。创新的重心在于切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三化”节奏,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把握五个方面做好投资工作,实现提质增效

  ——山西省统计局 张艳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投资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它既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渠道和手段。结合当前我省实际,我认为我省投资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全面抓好四个方面、十大重点领域投资,突出抓好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用重点工程建设带动投资增长、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

  二是继续强化重点工程项目“六位一体”工作,围绕发展后劲,狠抓项目储备和落地,在增加有效投入和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空间上下功夫,注重储备有效项目,确保好项目、大项目及早落地,及早开工建设。

  三是继续加大项目帮扶力度,积极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在建项目的投资进度。

  四是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健康增长,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围绕“七大产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鼓励新型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进一步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五是重视创新拓宽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强银企沟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融资多元化。

  “投资超万亿”之远思:

  —— 财政部 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 武志强

  偶然得知,家乡山西“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2354.5亿元,同比增长11.5%,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在上年投资超万亿的基础上,投资总量再次突破万亿元……”

  深入仔细地查看相关数据,虽然2014年,受煤炭市场和工业资产负债率升高、工业利润降幅深度扩大等影响,全省工业投资增速明显减缓,但全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完成5054亿元,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42.2%。这其中煤炭工业全年完成投资1088.1亿元,占到了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21.5%,同比却仅下降3.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尤其投在煤炭工业上的钱仍是大头,那究竟为什么我们在喊了十多年转型之后,仍然无法摆脱“煤炭主业”的纠缠,将大量不能转化为消费发展动力的资金换成深山中的矿井建筑、采掘设备呢?对此,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深思。

  一、发展大势受累于煤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被确立为国家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原煤产量一度占到全国的1/5以上。在“尽快把山西建成国家强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目标号召下,国有、地方、乡镇煤矿(甚至还有军矿)纷纷上马,到80年代初产量达到1亿吨,80年代后期产量超过两亿吨。山西被绑到煤炭基地的“战车”上,山西的经济史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煤炭所改写。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与利用,也使山西逐步滑入“资源优势陷阱”之中,产业单一、环境恶化、后续发展能力匮乏等资源型经济痼疾也日益显现。庞大的煤炭工业体系,带给山西滚滚的资源财富,也留成为经济转型的巨大累赘,难以承受之重。

  二、晋商无继人才外流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新晋商群体仍未形成。历史上,晋商曾经创造了无以复制的商业神话,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票号汇通天下,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李长春同志曾经用“勤奋节俭、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来归纳晋商精神,以此笔者认为,所谓“新晋商”,即应为:继承并践行传统晋商精神、并以山西为其主要经营基地的山西籍商人。但时下的新晋商们缺受累于“煤老板”阴影,急功近利,要么投身“煤海”,自陷其中而难以自拔;要么远走他乡,虽成事业却与传统晋商大相近庭,成大器屈指可数,不但丢掉了金融业的皇冠,就连传统商贸物流业也几近“死水”。

  新晋商的弱势,造就了山西商贸物流业在全国的垫底的劣势,造就山西人民的低收入与高消费的颓势,造就了山西迄今无法实现以消费推动发展的现实。

  三、发展理念亟待变革

  记得父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当年老家的县衙门口立有一块石碑,是清朝县太爷立的。碑文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是:山里有煤,也知道挖出来就可以变成钱;但大家不要去挖,因为你挖了它就不干正经“营生”了。

  啥是“正经营生”?在县太爷眼里,无外乎“渔樵耕读”;当下来说,不就是中央提的“加快向第三服务业转型”嘛。这里,我没有把煤炭经济一棒打死的意思,更不敢说它不是“正经营生”,但要实事求是的说,每个时代的发展需要符合其时代特征的理念。清朝县太爷有他的考量,货通天下的传统晋商有他的算盘,建国初期的大小煤矿是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功臣,改革开放以来的煤炭工业也确实为山西带来了高速的发展动力。但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如今的山西是否也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什么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正经营生”了呢?

  后记: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主要动力,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山西经济产业结构“一煤独大”,造成了山西出口的单一与乏力。2014年,山西省进出口总额162.4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9%,但仅占全国进出口总额4.3万亿美元的0.38%,这其中手机出口56.98亿美元、钢铁进出口28.26亿美元、火车零件进出口3.06亿美元。也同样是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山西人民收入水平一直较低,消费水平也不高。据统计,2014年度全国31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山西排名第23位,人均收入24069元,全国倒数第八。而2000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则更是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对于山西连续两年投资超万亿,不能简单的评价其好或者不好。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客观看待这一现状。在目前出口乏力、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投资拉动依然是山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驾马车”存在的不均衡,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努力去扩大出口、促进消费,拉动山西经济快速稳健增长。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