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A股亟须化解1.9万亿两融“堰塞湖”

2015年05月11日 07:44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 牛市周记

  对于市场而言,下跌才是最好的股市风险教育。资本市场本来是高风险市场,监管层的喊话、一味姑息只会导致投资者“自担风险”意识的缺乏,加大侥幸心理。

  上周,A股的牛市剧情陡然发生反转,沪指连续三天暴跌近400点,跌幅逾8%。上周五在打新资金回流的带动下,A股暂时止跌企稳。但这很难说是A股的风险警报解除信号,目前,悬在上空的近2万亿的两融资金成为最大的风险。

  众所周知,本轮行情有典型的“杠杆牛市”的特征。管理层对于两融业务的每次规范都会引起市场的闻风色变。上周,在管理层规范两融业务和伞形信托、券商下调折算率等消息的影响,市场再次以暴跌来回应。

  上周五在证监会辟谣、打新资金解冻的利好作用下,A股实现反弹。尽管解冻的资金高达2万亿,但是打新资金向来属于求稳资金,厌恶风险,企图指望为A股托底恐不现实。其次,随着证监会加大新股发行频次和规模,打新冻结必将常态化,更不可能每次都成为A股止跌的救命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大盘下跌期间,两市融资余额“不降反升”。截至5月7日,两市两融余额首次突破1.9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占比为99%。这与今年1月份和2月份时规范两融的境况完全不同,从前两次规范两融时的两融变化来看(1月19和2月2日)时,两融余额出现了环比下降。

  这一奇怪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点是市场已经对于牛市形成惯性思维,尽管手中个股下跌,也不愿意卖券还款。另外一方面,市场认为杠杆资金规模太大,证监会不敢下重手,否则将会引发大规模踩踏。某种程度而言,监管层正在被牛市“绑架”。

  但如果观察上周期间跌幅居前的两融个股,会发现这些个股的融资余额普遍出现急速的下降。这表明随着指数的下跌,个股已经开始去杠杆。因此,如果股指的进一步下跌,去杠杆将会向更多的个股传导,最终导致整个两融余额的下降。

  监管层之所以屡次严控杠杆资金入市,一方面为了防止股指高位回落造成的踩踏风险,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脱实入虚”不利于实体经济复苏和经济转型,反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如果明白了上述两点,那么两融余额未来将会下降则是情理之中。从管理层最近的动作,已经印证了这点。晚调整不如早点调整,否则一旦资本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会引发1.9万亿两融“堰塞湖”的坍塌。

  可是如果想要将A股去杠杆化,降低两融余额这面“堰塞湖”,首先,最为需要的是要减少管理层对于A股牛市的权力背书。从几次管理层规范两融的表现来看,投鼠忌器的心态一目了然,既想化解高杠杆风险,又不想引发市场的恐慌引发股指的下跌。

  对于市场而言,下跌才是最好的股市风险教育。资本市场本来是高风险市场,监管层的喊话、一味姑息只会导致投资者“自担风险”意识的缺乏,加大侥幸心理。

  另外,应当加快风险对冲工具的建立。目前两融之所以成为管理层头疼的问题,就在于两融业务中主要是融资业务,券源极度匮乏,缺乏对冲工具,导致市场被杠杆资金高位绑架。因此,未来需要扩充融券券源、引进个股期权等风险对冲工具,为股市回调布好“缓冲带”。

  □白金坤(新京报记者)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