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经营性充电站普遍不执行最高限价

2015年05月11日 10:4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我们今天专门成立了电价小组,正在抓紧研究充电服务费调整方案。”昨天下午5时,正在开会间隙的普天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告诉记者,6月1日普天将推出新的服务费价格,但肯定低于15%油价的最高限价。随着市发改委公布本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消费者担心电动车的使用成本优势会大受冲击。但记者采访获悉,新能源汽车正处于推广普及的关键阶段,相关企业对服务费的收取非常谨慎,会充分考虑车主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停车费、过路费的优惠政策也在酝酿中,电动车相对于汽油车的整体使用成本将会更具优势。

  过渡期部分充电站不收服务费

  去年年底瞄准了新能源车市场爆发的机遇,普天开始进入公共充电桩建设领域,目前已在西直门、东直门等核心城区的大型停车场内建设了80个公共充电桩。未来3年,普天打算在北京铺设1万个充电桩,其中包含3000个公共充电桩。

  尽管具体的服务费方案还未出台,刘峰介绍,他们将在目前的价格上进行调整,“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比15%油价的上限要便宜”。此外,由于油价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波动,刘峰表示,他们会综合考虑将服务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不会频繁调整。

  同样正在忙着布局充电网络的,还有不久前以社会资本身份进入、启动自建充电桩项目的北汽新能源。目前,北汽新能源在朝阳区丰苑大厦、丰台区大红门集美家居城和昌平区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已建成8台快速充电设施,本月底还将推出近100个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充电桩。

  北汽新能源充电桩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仍未确定具体的服务费价格,不过和普天一样,他们的服务费价格一定会低于15%油价这一标准。

  在服务费之外,电动车主还需要支付基础电价。依照公共充电桩所在的地域不同,基础电价也有所区别。“基础电价是由物业来核定,基本采取商业电价标准,分区域不同会有所不同,贵的地方能到每度电1.5元。”刘峰说。

  电动车经济性依然优势明显

  昨日本市92号汽油最高零售价为每升6.46元,充电服务收费上限标准为6.46元的15%,即每度0.97元。对于这笔电费之外的开支,消费者接受度如何?

  “车主注册成为会员后,服务费是每度电8毛钱。算下来,充电费用将是同样里程数下燃油车油费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华贸充电站业务人员表示,该电站基础电价采用大工业电价标准,每度电为0.57元,电动车车主通过登录其网站,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等内容后就可以注册成为会员,收取每度0.8元的充电服务会员价。这一价格低于0.97元的上限,但是否调整还未确定。

  按每度电0.8元的充电服务费来测算,每100公里平均耗电16度的北汽E150EV电动汽车,其百公里电耗费用为21.92元。即使按照0.97元的服务费上限测算,这款北京最常见的电动车百公里电耗费也只有24.64元。对比E150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耗7升,需要花费45.22元。同样是行驶100公里,电动车的动力成本比同款燃油车降低了20.58元,降幅约为46%。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车主在小区或单位拥有自用充电桩,绝大部分时候充电不用另交充电服务费,只是偶尔到公用充电桩补电时才需要支付服务费。考虑到中心城区停车费较高,电动车充电还有停车费成本,本市也在研究对电动车的停车费优惠政策。另外,根据交通部、工信部的相关推广鼓励政策,电动车还可能享受过路费优惠和不限行的特殊待遇。

  充电服务费未来有下调可能

  本市电动车车主王先生开的北汽E150EV在国家电网充电桩充电,充10度电差不多能开回家,每度电0.87元,10度电电费不到10元。他认为,目前电动车仍在推广初期,充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太完善,希望电动车在停车收费等方面享有优惠,更利于推广。

  在本市一家企业从事电动车充电桩投资建设的詹经理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据我了解,在6月1日开始收取充电服务费后,多数企业都不会把服务费标准一下子定到最高限。”她认为,收取充电服务费可能会带动企业投资充电服务市场,但在利益驱动下,如果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很可能会打击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购买热情。

  “考虑到目前充电服务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为规范收费行为,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经营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充电服务,本市制定了充电服务收费政策。”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随着电动车普及率提高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未来充电服务费有可能会适当下调。  本报记者 张倩怡 刘宇鑫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