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出租车改革意见年内将出台 专家呼吁去垄断化

2015年05月20日 04:15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视频:出租车改革意见年内出台 或从数量管控入手  来源:深圳高清

  18日,国家发改委在昨日发布的《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虽然未施浓墨,但这一句话表述仍引起各方关注。汽车行业评论人士张志勇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改革的大方向是鼓励市场化运营,去垄断化,“互联网+”是改革的大方向。

  2015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对媒体透露,出租车改革意见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据悉,意见中提出,交通运输部门要科学定位出租汽车服务,完善运力投放机制,科学调节出租汽车总量,推进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等方式配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加强对手机召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管理,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实行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和员工制管理,进一步形成畅通有序的行业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在出租车是“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补充”的名义下,国家对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及总量控制制度。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备受指责,被认为“垄断行业”;与此同时,“打车难”成为多个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自2014年以来,“打车软件”和“专车”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形成冲击,引起多方热议。此时,出租车改革成为关注焦点。

  行业改革大方向:“互联网+”去垄断化

  “出租车行业的‘痛点’和最尖锐的矛盾就是行业资质化管理专营,它是一种资质下的垄断行业,是没有市场竞争的行业,这就与以市场化为代表的‘互联网+’,形成两种机制激烈的碰撞。”张志勇直言,这个行业改革的“嗅觉”十分敏锐,很多“互联网+”的企业都希望在其中分一杯羹。

  其实,出租车行业原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但近些年来却一直因其市场化步伐滞后而广受诟病。特别是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人口十年来增长几倍、出租车数量却几乎不增加的现象。另一方面,国家在改革出租车“份子钱”政策,以及完善出租车准入制度方面迟迟没有大动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义乌市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备受关注。《方案》提出,明年起将取消出租车营运权使用费;从2018年开始,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同时车费由市场定价。对于受到多地主管部门反对的“打车软件”,义乌市则明确表示支持:引导出租车公司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

  张志勇认为,现有出租车行业既定利益的运营者,可能并不希望改变现状,主管部门各说各词,不同地方政府所持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义乌支持打破出租车运营的垄断,但是更多的地方还是希望保持现有的格局。“任何市场消费者的利益都是第一位的,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打破现在出租车运营的垄断局面是最重要的,要放开资质,让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大的方向。”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希望让这一垄断行业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就是来自于“互联网+”的冲击。张志勇进一步分析称,有新生力量进入,现在许多诟病就会迎刃而解,比如份儿钱。因为在竞争的环境下,各种出租车优质的服务就会出现,此时消费者就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原则便是这样。此外,还需要根据现有出租车管理政策,在“互联网+”的问题上要持开放的态度。

  专车、打车软件不会被禁止

  阿里投资快的打车,腾讯投资滴滴打车,百度投资Uber,BAT齐聚打车软件市场。此前,杨传堂表示,无论是打车软件,还是专车,交通部采取的态度是:鼓励创新,规范管理。

  张志勇认为,打车软件不会被禁止。“BAT企业全部进入这个行业,投入很大财力,面对大企业的大规模行动,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既定势力,政府下禁令的难度非常大。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来承认、规范、放开这样的方向引导发展。

  张志勇强调,现在所禁止的是私人车辆作为专车接入打车软件,进入出租车行业运营。”比如,Uber、易道、滴滴、快的、神州等自己所拥有的专车是合法的,是不会被查处的。而现在查的是私人车辆加入打车软件接单,又不顺路,这样的行为的非法的,因为个人所有车辆没有出租运营权。”

  目前,合法的专车车辆都是从汽车租赁公司租来,而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数受政府管控。在杨传堂看来,专车是有发展空间的,且永远不允许私家车参与专车运营。(记者 姚毅婧)

【编辑:罗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