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由大变强 中国制造要跻身第一方阵(图)

2015年05月20日 10:36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无人工厂”打磨车间,在完成“机器换人”改造后,机械手基本替代了人手。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中国制造2025》规划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专家认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除了要扭住缺“核”少“芯”这一牛鼻子,也要在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上下功夫——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目标,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是“由大变强”。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指引下,中国制造业将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走向第一方阵,跻身制造强国。

  创新是关键核心

  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中国制造业自身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原有比较优势逐步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期,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为此,《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5大方针,分别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和人才为本,这就是针对中国制造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其中,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核心。毛伟明认为,技术创新,不仅能带动传统制造领域的生产率提高和产品性能提升,还会带来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设备的出现,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方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认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引导中国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创新,逐步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上的差距。从方太的感悟来看,中国制造要向高端制造转型,要做好前沿的设计、领先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可靠的品质。

  两化融合抢占制高点

  苗圩指出,要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来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这也是中国制造升级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许多专家解读规划说,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并认为中国制造升级的一大优势是“互联网+”,这两者其实都是要把信息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苗圩解释说,智能制造包括3个方面,一是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比如更加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二是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或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用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三是在企业层面建立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

  对此,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有深切的感受:几年来中国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已显示出中国市场的优势所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直接驱动生产核心领域的创新和创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创新,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智能制造工程也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5大工程之一。据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介绍,今年工信部计划选择3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将比以往更加注重切入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而不是仅仅在外围、环境方面推进,要突出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锁定重点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规划确定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等10大重点领域作为发展重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这都是有发展潜力、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并有一定基础的产业。

  “这10大领域每个都有一些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苗圩举例说,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我国北斗系统的精度、覆盖范围已经可以达到美国GPS系统的水平,在民用开放方面的差距也逐渐缩小,将会迅速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

  同时,这10大领域既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产业,这既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这一特点在《中国制造2025》整个“1+X”规划中也有明显体现。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1+X”的规划,其中,《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1”,即一个总的行动方案,而“X”则是支撑这个方案的一系列专项规划,预计有10个左右。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