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年银行业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近百万亿元

2015年05月22日 1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上海5月22日电 (记者 陈康亮)2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中银协)在上海发布《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下称报告)称,2014年,国内银行业机构全年累计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支,同比增长27.53%;累计发行规模92.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5.89%。

  报告是在当天召开的由中银协、香港银行学会、金融时报主办的2015年两岸四地银行业财富管理论坛上发布的。

  在会上,中银协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指出,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存在五项功能,包括“试水”利率市场化、助推银行转型升级、服务资金剩余者、服务实体经济、将富余资金对接万众创新等,这是中国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迅猛,但《报告》亦强调,不可否认,银行理财业务在某些网点还存在诸如风险揭示不充分、存单变保单、个别银行工作人员私售理财产品和从业人员专业性较差等问题。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内生增长动力弱化、泛资管竞争激烈、业务模型面临转型等挑战。

  就法律地位而言,报告指出,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尚未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地位予以明确规定,导致银行与投资理财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存在争议。银行因此在交易主体认定、结算与托管账户开立等方面受到较大束缚。而当前各家银行理财选择借助信托计划、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保险债权计划作为通道进行部分投资,使得法律关系更加复杂,应尽快明确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

  就业务模式转型方面,报告认为,随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监管政策的变革,银行理财业务依靠发行预期收益率型的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方式投资于非标债权的主流业务模式将面临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压力。

  对此,《报告》进一步指出,银行理财应突出产品创新。包括由预期收益性产品为主向净值型产品为主转变;在基础投资品方面引入“资管投行”理念,主动创设金融工具以融入实体经济等。(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