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GDP未被高估 官方指质疑者逻辑有误

2015年07月15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国家统计局: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显现八大亮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周锐)针对一些外媒对中国通过低估“平减指数”来实现GDP数据高估的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5日明确回应说,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对于中国经济的许多关注者来说,和GDP核算相关的“平减指数”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目前,中国官方发布的GDP总量是根据当年度实际价格计算的“名义GDP”,而GDP增速则是剔除物价变动后所得出的“实际GDP”。

  “平减指数”所体现的就是“剔除物价变动”这一过程。其计算公式是“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质疑者的逻辑就是在获得名义GDP数值后,中国通过低估平减指数,来抬高实际GDP数值,从而掩饰经济增速放缓的“恶劣程度”。

  “这种说法是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核算GDP首先会按照现价计算各个细分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名义GDP;其次会在每个细分行业剔除价格因素得到不变价的增加值,并汇总最终生产出实际GDP。

  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官方分别生产出名义GDP和实际GDP后,人们才能够据此测算“平减指数”的数值究竟是多少。因此,通过干预“平减指数”来影响实际GDP显然是颠倒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潘建成强调,“平减指数根本不是先算出来的”。

  除了逻辑的误区,质疑者所使用的案例也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有外媒介绍了中国低估平减指数的操作细节,表示这种低估是通过对进口商品价格的不当调整来实现。

  但事实上,世界各国对GDP的核算目前有“支出法”和“生产法”两种模式。质疑者所举案例可能发生在“支出法”计算过程中,而中国则一直是在按“生产法”计算GDP。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天也提到了这一情况。他表示,西方的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把GDP分成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三种方式。其中进出口基本上是采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来进行扣减。所以,这些价格指数对平减指数的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但在中国,GDP一直是用生产法来计算。即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

  盛来运表示,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种价格扣除逻辑来套用、判断生产法价格扣除过程,这样的报道说明作者对中国核算GDP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

  盛来运指出,中国核算GDP过程中不存在平减指数低估的问题,进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他强调,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资料。中国GDP核算可能存在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说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