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资委角色转变触及制度性根本

2015年08月28日 07: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国企改革重头戏之一,目前国资委正抓紧制定运营和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具体措施,中央企业将选取试点进行改组,形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多省市布局改组与组建地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本轮改革思路,是将原本的国有资产管理架构由目前的两级变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经营性国企三级,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以产权管理为纽带,突出国有资本的运作,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实现国有资产出资人意志和企业法人权利的平衡,更加强化市场主体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均归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第一轮改革放开了产供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但改革还只进行了半程,人财物仍归国资委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国资委监管体系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人质疑,作为国有出资人又是监管者,国资委应该如何行使权力?是否可以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

  弊端显而易见:不该管的管了不少,该管的却没管到位。由于国资监管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相关专业知识不足的缺憾,往往很难深入了解被监管企业或项目的情况,导致很多审批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国资监管部门“父爱主义”与“父权主义”并存,一方面约束软化,一方面又过度干预。

  在国资改革热潮中应运而生的国资委,10年后再次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和以往不同的是,国资委的角色和分工的转变,意味着这一次的改革触及了国企改革的制度性根本。将国企彻底推向市场,既有利于资方硬化增值保值约束,又有利于企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资委不再负责收拾企业经营不善出现的“烂摊子”,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也不再受行政干预,彻底切断了父爱主义和微观干预之手。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一字之差,差之千里。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围绕着监管的改革将会大规模推进,但不可否认,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无论是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还是运营公司,都需要对国有资本进行进一步梳理,下一步的改革仍任重道远。

  首先,应该做好国有资本的差异化分类管理,实现国有资本优化配置,突出重点;其次应该逐步降低国资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充分竞争,逐步厘清出资人权利和监管权力,体现国资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