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深化改革获肯定 政商精英热议中国经济新发展

2015年09月14日 11:21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在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如何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动力,描绘新的发展蓝图,是近来各界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在刚刚闭幕的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上,多位政商精英表示,他们了解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但仍看好其发展前景,同时不少专家也对如何培育发展新动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刚刚闭幕的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只要是与中国经济相关的讨论,基本上都会涉及经济结构如何转型这一话题。此前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仍需要大量的“刺激”来应对低增长。对此,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中国需要的仅仅是“针灸式”的刺激,用“针灸”的方法来扎关键的“神经节点”,“一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借贷利率都很高,差不多达到9%、10%。利率方应该降低利率,并对长期融资工具做一些实验。二是关于“针灸刺激”,一些已经规划的项目却出现了延缓,地方政府在一些项目上积极性不像以前那么高,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些激励。三是要推动企业改革,对此我们已经发布了计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则认为,不应以增长多少百分点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准,结构转型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新活力更为重要,“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其实是结构转型,主要是看怎样从投资和出口型向服务和消费型发展,那么现在基本的趋势我们看到服务业已经起来了,消费也起来了,投资在下降,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降下来,新的经济增长上去,二者的变化变成经济增长的速度。”

  在很多外国投资者眼中,中国经济结构需要转型,但对其未来的前景仍是“充满信心”、“值得肯定”。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CEO谢白曼告诉记者,他对最近中国经济下行毫不担心,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充满希望,“现在中国正在经历经济下行,但是中国经济基础仍然很好,西方仍然有很多人想参与到经济增长和建设当中,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

  对外产能合作是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特别是在当前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对于发展外需意义重大。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说,中国将通过多重举措,推动对外产能合作,“第一个,要建立合作机制,政府间的也行、企业间也行,要有合作机制;第二个,就要有框架方案,最近这一年或者两三年,我们在产能和装备合作上做什么,怎么做?第三个,我们需要有比较明确的项目清单,特别是大项目,第四个,我们需要做出融资安排。”

  近年来,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在对外产能合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介绍说,当合作进入更高阶段后,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基础上,我们企业应该全力的推进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制造模式的进步、商业模式的进步。应该把我们在兼并海外公司和国外的知名公司合资合作这段的经历,在企业的全方位体现出来,能够迅速的形成进程创新的优势。”

  与传统产业相比,互联网经济近年来对所有产业的增长的推动性是非常显著的,此外,在互联网+概念大行其道的今天,众筹、P2P等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让资源在创新、创业者与传统产业间得到了重塑与重新分配。中国网库董事长王海波认为,未来互联网经济将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会跟网络经济涉足,而且每一个实体企业都会有一番自己在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新的增长的一些思路和观念,具体的措施。如果说过去这么多年是以IT和资本来推动新经济的增长,那么现在互联网经济应该是进入推动这个实体增长的时候了。”

  前不久,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获得国务院正式通过,标志着中国国企改革“第二季”正式拉开大幕。对于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新活力的国企改革,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瑞麟说出了他的期待,“展望未来,关键的一点不光是基于成本的竞争,也要能够提升全生产力要素的效率,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要素,同时要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这是未来中国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记者 兰旻)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