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族证券:A股将迎来月线级别的反弹周期

2015年10月16日 09:4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本周市场再次迎来上涨,尽管周三出现了小幅回调,但周四市场立刻迎来较为强势的反弹,上证指数也站上3300点。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做多人气的恢复以及做多共识的逐渐形成,市场将迎来月线级别的反弹周期。

  国庆节后市场做多的重要催化剂无疑首先来自海外市场的走暖,如近期美国疲软的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降低了美联储年内加息的预期,由此引发了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如自9月29日触及近期低位以来,道琼斯指数累计上涨5%,恒生指数上涨了12%,但更重要的还来自于国内市场出现的多方面利好。

  第一,场内配资清理以及场内融资去杠杆的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如9月30日是大部分配资机构清理配资的截止日,10月剩下的清理资金规模已经很小,对于市场冲击已大大减轻;从两市融资余额规模来看,从今年6月18日22730亿元的规模,已经萎缩到9月30日最低的9040亿元,创下9个月以来的新低,当前两融规模已经相当于2014年12月底的水平,占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经回到2%之下,A股加速去杠杆的结束也意味着市场核心风险已释放。

  第二,国内经济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差。如9月制造业PMI为49.8%,比8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两个月下滑的局面。从具体指标看,制造业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双双有所回升。其中,生产指数为52.3%,比8月上升0.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2%,比8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经历连续3个月下行后首次出现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仍在50%以下,但也上升了0.2个百分点。这都表明受益于前期稳增长措施的出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加快聚集,四季度经济运行保持缓中趋稳态势的可能性增大。

  第三,国内资金外流压力减轻。如人民币中间价“8·11”汇改快速贬值后,近两个月内再度升值约0.8%,人民币汇率方面,10月9日,人民币中间价为6.3493,较8月13日6.4010升值约0.8%,离岸即期汇率高于中间价,这都表明受益于央行动用外储干预汇率市场和美联储加息预期趋弱,人民币汇率已经回升,这也减弱了资本外流压力,如10月7日数据显示,9月外汇储备3.51万亿美元,减少432.6亿美元,较8月份减少939亿美元大幅收敛。

  第四,国内流动性刺激还将持续。如近期央行发布公告,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央行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这是央行首次将信贷资产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利用这种新渠道,商业银行可以将优质的存量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获得央行的再贷款,从而达到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为市场增加更多流动性的效果。

  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投资人信心的恢复,如上周(10月8日至9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684亿元,结束了连续5周的净流出;截至10月14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9548亿元,较9月30日融资融券余额9067.09亿元相比增加了500多亿元,这已是两融余额在节后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实现上涨,融资盘做多的情绪升温将带动市场回升。

  在以上多方面利好因素下,市场已经走入正向做多循环,但我们认为,考虑到以下因素,市场持续反弹空间有限。

  第一,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没有根本消除。如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前期疲软的经济数据很可能意味着将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破7%,创下近年新低,而从近期的数据来看,经济下滑的压力依然较大。如与统计局PMI走势不同的是,9 月财新制造业PMI终值报收47.2,虽然好于初值,但低于8月水平,也创下2009年3月来新低。这表明制造业增长仍然低迷,四季度经济下滑压力依然较大。

  第二,经历三季度大跌后,市场做多人气已经明显减弱,特别是比较活跃的场外配资力量已经被清理出场,这都减弱了A股市场上升动力,A股10月的反弹也将会面临多个重要阻力口的挑战,如本轮市场7、8月上证指数形成的3500-4000整理平台。

  因此10月开启的本轮反弹的高度不可过度高估,上证指数3600点将是重要的阻力关口。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