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村里300亩地却没人敢包 粮价下跌农民直呼亏本

2015年11月02日 13:28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 

 

  “一斤玉米跌三毛,一亩地就要少挣360元。”在汶上县苑庄镇王庄村,种了1500亩玉米的张道立大获丰收,但因为玉米价格下降,今年要少收入54万元。

  玉米每降一毛,每亩地少挣100多元

  10月14日,汶上县苑庄镇王庄村,张道立占地十几亩的大院子里,摆满了今年刚收获的玉米,几位雇用来的村民正在忙着装袋,旁边一袋又一袋的玉米则堆了老高。作为种粮大户的他,今年又一次迎来大丰收,他一共种植了2000亩地,其中1500亩玉米,每亩产量能够达到一千二三百斤。

  不过,玉米丰收,价格却下跌了,从一年前的2014年10月份算起,1.1元的每斤收购价直接下降到了0.8元左右。按照每亩地产量1200斤计算的话,与2014年相比,张道立每亩地要少赚360元,1500亩土地少赚了54万。按照张道立的设想,在花了400多万元用于机械化等固定投资后,每年的投入已经相对固定了,刨除今年的人力、化肥等,每亩土地的收益在300元左右“。如果2000亩地都种玉米,今年收益只有60万元。”

  苑庄镇还有另外一位粮食种植大户陈国五,他今年种了420亩玉米,与张道立相比,尽管规模比较小,但他对于粮食价格下降更为敏感。因为他在种植小麦、玉米过程中,先期投入已经超过100万,而这里面有60万元是从其他人手里借来的,每年都要支付几万元利息。陈国五介绍,“今年如果玉米价格还能涨一下的话,还能赚个六七万,如果不好的话,只能赚三四万”。除了单纯的机械、化肥投入,现在土地流转成本也逐渐增高,“前几年从村民手里承包来的地价格不贵,现在都在涨。有的成片的好地,甚至要八九百元每亩”。

  成本提升又逢粮价下跌,陈国五说,“玉米价格每下降一毛,每亩收益要减少100多元。现在只能坚持,如果土地到期是否还要租地种粮食,还要看情况。”

  “要不是养了这些羊,我也亏惨了”

  “要不是养着这些羊,我也亏惨了。”在菏泽市曹县侯集乡西张楼村,种粮大户卢彦东也有同样的感慨。卢彦东住在村北的一个平房里,一身农民打扮。在曹县,绝大多数种粮大户都是卢彦东这样的形象。

  2008年国家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我就是受这个政策影响开始种粮的。”物权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卢彦东一签就是五十年,他觉得土地流转将会越来越多,必须确保种植的稳定性,而租金则是每年每亩1000斤小麦或者折合1000斤小麦市价的现金。

  作为曹县最先响应国家政策的种粮大户,卢彦东获得政府支持,他每亩地拿出200元,但政府直接补贴1000斤小麦或相当的现金给农民,每亩地赚1000元钱,“甜头很大”。

  在此激励下,2010年卢彦东又承包了200亩土地。当年粮食价格小幅下滑,卢彦东又开始养羊,他的200只鲁西南青山羊由于饲料都是自供,一只羊利润比普通养殖户多400元,

  “当年卖羊我赚了10万元。”之后,卢彦东的土地多次承包转包,除了2012年粮价增高,国家大幅补贴让一亩地收益接近700元钱外,2013年和2014年一亩收益已经降到两三百元钱。“其他都靠养羊进行转化。”但卢彦东告诉记者,即使养羊发展循环农业,2015年日子也明显感到非常难过。

  “种的小麦基本上都给农户了,玉米价格比去年低三毛多,只种粮已经亏损。”卢彦东说,那些单纯种玉米和小麦的大户才是大多数,他们的日子更难过,“今年村里又有300亩地要转包,现在没有人敢包。”

  不想放弃土地,改为养猪或种经济作物

  在同样的租地种粮模式下,也并非所有人都在亏损。同样是曹县的种粮大户,郭玉宝也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先进行土地流转的。2008年他承包23亩地,后又扩展到314亩,又在2014年将承包土地降低为260亩。“现在都流行小而精,能赚钱才行。”

  郭玉宝种的是黑小麦,他的黑小麦亩产量是800斤,每斤黑小麦能卖到3.12元,比普通小麦贵2元。他还注重黑小麦附加值,将其加工成面条、麦粒、馒头等,黑小麦面条售价达到9元每斤,麦粒也有四五块钱,在粮价下跌的情形下,依然能保证赚钱。

  曾经还有一位种粮户考察过郭玉宝的黑小麦,租金也是每年一亩地给农民1000斤小麦或者折合的现金,但是没种。“没想到普通粮食价格掉得这么厉害。”

  不少种粮大户正转换思维。当地一位大户张大同告诉记者,2013年他开始承包土地,目前有300亩,今年为了减少人为开支,在机械收割后直接打成玉米粒。“湿玉米每斤卖6毛钱,至少每亩亏损三百元。”

  虽然自己也有放弃承包土地的想法,但张大同说,现在农民也不愿意收回土地,因为他们知道种粮越来越不挣钱。张大同不想放弃手里的土地,“粮价这一两年可能比较低,但谁知三年后价格会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今后种粮的成本有可能还会增加,比如化肥已经开始征税,对化肥企业来说,征税就意味着化肥的价格要增加,最后成本还得落到种地者身上。

  “实在不行养猪吧。”汶上的种粮大户陈国五告诉记者,经过思考他已经做好养猪准备。“粮食不值钱,还不如用玉米当饲料,能节省养猪的成本,收益也说不定会增加”。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