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孩”政策股市闻风而动 规范停牌千股跌停难再现

2015年11月06日 10:56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泽熙徐翔被依法调查违规牟取暴利需严查

  据报道,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相关案侦工作正在严格依法进行中。

  作为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泽熙私募以高收益率和对市场精准的把控能力闻名于私募界,其掌舵人徐翔更曾经是业内神话。甚至有“涨停板敢死队”带头大哥的诨号。回过头来看,难怪人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在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资本市场,徐翔总是能全身而退。关于徐翔的案情详细状况,恐怕还要等司法部门的权威说法,但是用“胆大妄为”来形容其旗下的基金,大概不过分。在一个规矩不严、暴利随时可以发生的市场,需要监管层铁腕治市,需要司法机构从严治市。任何对犯罪和违规的纵容姑息,都会使市场扭曲,让正当的竞争无立足之地。这也给一般投资者提个醒:分析个股,不要总盯着“有背景”、有后台、有故事的。上市公司还是要有扎扎实实的业绩,要有可信的成长性。

  “二孩”政策股市闻风而动多行业将受益值得关注

  10月30日晚间,伊利股份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1-9月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458.79亿元,净利润36.56亿元,在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食品制造行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国内乳品消费增幅较上年同期也有所回落,同行业绩堪忧的大背景下,伊利营收及净利润双项仍保持持续增长并稳居行业第一。10月29日,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闭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消息落地,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一大批与生育政策变化相关的企业受到青睐。

  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变化,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有研报指出,全面放开二孩正逢其时,估算每年将增加150万至200万新生儿,预计0-3岁婴幼儿的消费市场将扩容近1000亿元。乳制品行业当然是生育政策变化的受益者,其余还有众多产业将列入受益名单,如服装、玩具、幼儿教育、饮食,甚至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等。对于这方面的消费变化,有关研究和调查刚刚开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刚刚显现。但也要看到,二孩政策可能还会有一些另类变化,比如,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孩子多了总消费支出可能扩大,但是某些商品的消费层次和档次有可能降低;再比如,在家政人员工资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孩子较多的家庭中出现全职太太或全职丈夫的可能性增大,而单职工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反过来又会抑制婴幼儿的消费支出。简言之,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的影响要从多个视角去分析。

  上交所规范停牌行为千股跌停或将不再现

  10月30日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部分上市公司停牌时间过长、停牌随意性过大等问题,上证所表示,正在拟订专项业务规则,将于近期发布。今年7月,A股市场跌得最“惨烈”之时,上市公司纷纷“机智”地找到了最抗跌的免战牌——宣布停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8日,两市2802家上市公司中至少有1346家宣布停牌。值得一提的是,因A股停牌潮造成195只公募基金调仓困难,其中个别公募基金甚至面临10个重仓股9个停牌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上证所此前已专门发布业务规则,分别对市场集中关注的重大资产重组和非公开发行的停复牌及相关信息披露作了具体要求。

  所谓“水来土挡,兵来将挡”,上市公司面对“不可抗拒”的股市非理性大跌,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停牌打起抗跌的“免战牌”,虽然看似消极,却也对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有所裨益。或者可以说,这是上市公司对非理性暴跌的一种本能性反应。当然,最好的情况还是股市能够正常发展,正常波动,正常涨跌,那种动辄千股跌停的局面,实在令人胆寒,除了停牌还能有什么高招呢?诚然,监管当局需要对停牌现象做出更规范、更严格的界定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近期上证所就表示,正在拟订专项业务规则,针对实践中暴露出的上市公司停牌事由不明确、停牌时间过长、决策程序不清晰、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予以进一步规范。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在经济大势发展基本正常、资本市场并无大异动的情况下,如何预警和防止非理性的大幅波动,更应该引起重视。

  多家ST上市公司扭亏为盈“壳”资源有价竞相博重组

  截至10月30日,A股市场的“差学生”——ST板块上市公司,都交上了“期末大考”前的最后一份答卷。从业绩来看,目前已有17家连续两年亏损的ST公司在三季度实现盈利,大概率情况下,这些公司明年应该能够继续留在A股市场。今年以来,ST板块可谓“重组集中营”。六成ST个股都在今年启动了定增或重组,这其中,依靠重组实现业绩反转者众多。而意料之外的是,有两家ST公司得到了证金系护盘,另有6家ST公司被知名私募或牛散重仓。在二级市场上,这些公司股价10月份风生水起,涨幅远超大盘。

  ST公司频频被重组、被借壳,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片奇葩,而且久旺不衰,令人称奇。每年一到业绩报告时点,就不断有ST公司被拿来说事儿。说来说去,还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机会太难得,上市名额成为极端短缺的“商品”,因而,不仅有价,而且还高得很。上市公司不管经营如何、业绩如何,只要有个“壳”,身价总会以亿计,甚至几十亿元。说是实行严格的退市制度,但在壳资源如此值钱的情况下,所有退市的“威胁”都显得苍白无力。买壳者心安理得,卖壳者理直气壮,业绩和经营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试想一下:如果上市不那么难,如果IPO总能正常进行,如果退市也成平常事,ST公司还会是香饽饽吗?“壳”还会动辄要几亿元的高价么?如果这个问题总不能解决,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离成熟还差得远。

【编辑:陈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