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供给侧改革不是搞计划经济

2015年12月07日 15:2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供给侧改革”最近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时再次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此之前,国内已有一批学者对供给侧管理提出过一些建议。在决策层将其纳入改革视野后,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诸多会议上的高频词汇。也因为供给侧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实质内涵也出现了不同的解读。在有的场合,有人将其曲解为“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这么理解把好经念歪了。这一词汇之所以这么火,与当前的经济环境密切关联。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666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业界观点认为,市场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降,成本居高不下,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偏高等,都制约着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

  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主要供给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国内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要。过去需求侧管理为主的模式难以解决供给端的结构问题,供给侧改革由此成为新的突破口。

  所谓供给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核心要素有两点:一是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减轻企业成本,释放供给端的活力;二是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实现权责转换,也就是过去一再强调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供给侧改革,目标还是为了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更高质量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并不是不要需求侧管理,而是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让供给与需求更好地对接,避免过去出现的无效供给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既能释放新需求,又能创造新供给。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文/王仁贵)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