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5年六大创业风口引资金竞折腰

2015年12月28日 11: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2015年,注定是载入中国创业史的重要年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且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化明显。2015年上半年,资本狂热进入,创业公司遍地开花,几乎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各领域。

  但对比近几年投融资数据,2015年仍然处于互联网创业高峰期。根据创投与私募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集47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接近2014年全年基金总数的2倍。而VC投资创历史新高,总投资额超千亿人民币,VC投资远超去年全年总量,市场活跃度已创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创业投资最为密集的六大领域,集中在O2O、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文化娱乐、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

  其中,O2O依然最火,但从海量扎堆转向合并淘沙;互联网金融则很可能出现下一个“独角兽”公司;智能硬件方面,智能出行无人机等最受关注。IP热创造票房神话,网络直播持续“吸金”;在线医疗领域盈利模式还在摸索;在线教育行业迎洗牌年。6大创业风口,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O2O

  创业最火,从海量扎堆到合并淘沙

  O2O,依然是2015年最火的一个创业领域。

  不可否认,2015年是O2O的爆发之年,创业企业快速融资,估值翻倍,“激流勇进”。但也不可否认,2015年也是O2O的死亡之年,下半年开始,O2O行业遭遇一阵空前猛烈的倒闭潮,长长的O2O死亡名单为原本火热的O2O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梳理这些淹没在死亡潮的创业项目,不难发现,餐饮外卖、出行、汽车、美业、旅游、教育已成为重灾区。从最开始的蜂拥而入,到现在的部分黯然离场,O2O创业公司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从海量扎推到合并淘沙。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闭的餐饮外卖项目多达20余个,如雷军旗下顺为资本投资的烧饭饭、叫个外卖、呆鹅早餐等;近十个社区O2O项目宣布倒闭,曾经备受关注的社区001、叮咚小区面临裁员、资金链断裂危机;汽车、出行领域死掉的创业项目近20个,如提供拼车服务的考拉班车、提供P2P租车服务的Cocar、提供上门洗车服务的e洗车和车8洗车等。

  以上门洗车为例,呱呱洗车董事长郄建军曾表示,O2O上门洗车的需求真实存在,之所以发生这么多企业倒闭,是因为这是一个重资产模式,养人是很高的成本,一旦资本遇冷,资金就会难以为继。“O2O上门洗车企业倒闭很正常,当初就曾发生过千团大战,这个市场在快速发展,大家抢夺初期用户到一定时候后,行业就会出现整合。”

  除了死亡率居高不下之外,O2O领域在2015年掀起了一轮合并联姻大浪潮。

  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闸口一开,效仿浪潮汹涌而来。4月17日,58同城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双方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两公司宣布合并;10月26日,携程方面与去哪儿网合并,合并以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的方式进行;12月7日,世纪佳缘和百合网宣布合并。

  “今年的并购浪潮,滴滴快的起到了示范效应。”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江倩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但这背后BAT都是主要的推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减少因恶性竞争产生的资金耗损。“预测未来这种合并还会继续,但毫无疑问BAT三巨头在O2O领域的布局已基本完成。”

  纵观2015年,O2O这个万亿元市场的巨大蛋糕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投资者争抢,但随着资本狂热逐渐转冷,O2O领域的创业窗口已经逐渐缩小。

  不过也有创业者认为,这更像是一场大浪淘沙,筛选出一批优质的O2O项目。有投资人士指出,现在正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资本市场转冷会让那些真正优秀的模式脱颖而出。雷雨资本合伙人俞文辉就向记者表示,VC募资越来越不容易,O2O烧钱持续,“我们投资会比原来更加谨慎”。

  2.互联网金融

  可能出现下一个“独角兽”公司

  众筹、个人征信、P2P、网络银行、消费金融、分期付款……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热度仅次于O2O,并且有望在2016年持续发热。

  2015年,被认为是众筹主流化的关键一年。目前,国内几大巨头电商已经入局众筹市场。2013年,淘宝众筹成立。2014年,京东众筹成立;2015年3月,京东股权众筹上线。2015年4月,苏宁众筹成立。从市场份额来看,京东众筹占据第一位置、淘宝、苏宁等随后,而最早开始做众筹的小平台如“点名时间”等已渐渐淡出市场,众筹竞争进入了电商巨头大平台时代。

  个人征信,也是颇受外界关注的一个创业领域。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商业化个人征信机构正式进入监管视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征信机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只待央行颁发“准生证”。美国信用评分公司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表示,中国的“信用经济”值得期待。

  而P2P,无疑2015年互联网金融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词语。根据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网贷之家”的监测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P2P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983.49亿元。业内专家表示,P2P跻身“万亿俱乐部”,但行业健康发展仍征途漫漫。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问题平台数累计为1248家,问题平台占全部平台的比例高达34.5%。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P2P行业风险仍不可低估,风控、征信等模式的创新任重道远。

  12月18日,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了P2P企业美国上市第一股,这被认为是中国P2P企业步向健康的一个标准。

  此前,央行等10部委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保险等进行了监管职责分工。业内认为,互联网金融或将逐渐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而在融360CEO叶大清看来,中国下一个千亿美金级别的公司,很有可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诞生,而且应该是一个平台企业。今年10月,融360获得任泉Star VC等多家投资机构超10亿人民币D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金。有数据显示,中国前50位“独角兽”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占了10个,包括蚂蚁金服、陆金所和融360。

  3.智能硬件

  创业公司进入卡位战,智能出行“火”了

  相比2014年智能手环以及健康设备领域的投资创业热潮,2015年智能硬件创业重点领域则是智能家居和智能出行。业内人士指出,可穿戴市场已经沦为巨头间的游戏,创业公司很难融到下一轮资金,前两年销量突飞猛进的智能健康设备也在今年放慢了脚步。

  2015年,智能出行“火”了:智能自行车、智能电动车、智能平衡车、无人车、无人机百花齐放,产品先后落地,资本层面高举高打。

  在手机屏幕竞争市场饱和之际,互联网巨头开始把智能硬件转向了汽车,纷纷宣布了“造车”计划。百度无人车高调亮相第二届世界互联大会,宣布三年商业五年量产;阿里巴巴与上汽达成合作;腾讯与富士康签订汽车战略合作;乐视与北汽牵手合作。

  而对于那些“买不起人生第一辆车”的年轻人说,互联网公司还为他们准备了“第一台互联网品牌的其他交通工具”:小牛、云造、轻客电动车;云造、曲奇、BiCi、700Bike的自行车;Ninebot、乐行的平衡车……这些公司不仅拿到了融资,还有不少是战略融资。

  在泛智能硬件投资,A股金主最集中的领域还是在虚拟现实、无人机和机器人。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之日,GQY视讯宣布购美国机器人公司Jibo1.1%股权。在此之前,东方网力也曾投资过这家美国机器人公司。在虚拟现实领域,不仅一二级市场联动紧密,甚至出现了二级市场倒逼一级市场投资的情况。A股上市公司,不仅为一级市场提供新退出机制,还提供了更高的估值溢价。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机器人行业也开始爆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保有量为2500万套,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其中家庭领域个人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是主流产品。预计到2017年,服务机器人产值有望超过工业机器人,达500亿至700亿美元。由于服务行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老龄化趋势加强,各行业智能化的因素下,未来中国将成为重要的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国家。此外,有很大想象空间的智能硬件领域能拿到更多的融资,比如无人机。

  究其原因,业内认为无人机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无人机属于空中机器人的范畴,而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产业代表了人类科技的未来。对于这些拥有“高溢价”的智能硬件产品,投资者愿意出高价。

  4.文化娱乐

  IP热创造票房神话 网络直播持续“吸金”

  2015年,也是“互联网+文娱产业”战略初现成效的一个年份。

  仅仅电影票房一项,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凌晨,2015年全年电影票房已经突破400亿元,达到了400.5亿元,成为首个票房超过400亿元的年份。而其中,根据互联网原创内容(网络IP)改编的几部电影比如《十万个冷笑话》、《万万没想到》、《煎饼侠》票房轻松过亿元,《煎饼侠》更是突破了10亿元大关。

  “与传统IP培养周期不同,互联网IP生长非常迅速。”在视频创业公司麦格尼菲CEO李苗看来,歌曲、网络小说都是这是传统IP,这些传统IP非常昂贵,买一个传统IP可能要花几千万。而互联网IP成长是很迅速的,成本相对较低。《煎饼侠》这些最初就是网生内容形态IP发展而来,聚集了大量粉丝。

  网络IP创造高票房的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进去。《万万没想到》的幕后公司万合天宜目前估值超10亿元人民币。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认为,网络IP相比传统IP的变现能力的确更强,因为网络IP的传播效率更高,捧红IP的公司获得较高估值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近两年一直备受舆论关注的网络直播在2015年表现依然亮眼,持续“吸金”。今年以来,巨头新秀都扎堆进入在线直播市场,在线直播市场融资并购不断。今年5月,万达资本以及马云基金8亿元领投乐视体育。今年7月,宋城演艺公司斥资26亿元收购网络直播平台六间房。

  按照直播内容类划分,在线网络直播主要分为音乐、体育、游戏、综艺节目等类型。

  雷雨资本合伙人俞文辉也向记者表示,BAT巨头几乎进入了创业热潮的每一个行业,战场异常惨烈。“未来投资会更加清醒,主要投向娱乐文化,越是经济低谷,游戏娱乐文化产业越繁荣。”

  5.在线医疗

  产业链布局已完成盈利模式仍在摸索

  根据艾瑞咨询12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线医疗行业今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3.5亿元,呈爆炸增长趋势。而在众多的移动医疗APP中,最早深耕这一行业的春雨医生仍旧独占鳌头,与微医、好大夫、快速问医生等一起构成“一超多强”的格局。数据显示,在挂号问诊类APP中,春雨医生的用户覆盖率领先其他竞争对手,月度覆盖人数占比在5%以上。

  艾瑞方面认为,目前在线医疗行业各环节相对独立,医疗服务流程和数据共享流程非常不顺畅。比如电子病历未能普及和通用,在线问诊服务与在线购药服务的结合不顺畅等等。但春雨医生、阿里健康等企业通过与诊所、线下药店等机构的合作,可能将各个独立的环节逐步打通。

  此外,2015年以来,各大在线问诊平台与商业保险公司在健康险方面的合作,有效解决了医疗控费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可能成为移动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并打破线上问诊、线下治疗和医保支付之间的壁垒。

  记者整理发现,目前中国在线医疗产业链布局已经基本完整,基本上囊括了线下的挂号、问诊、买药、支付等四大方面。经历过2014年底资本疯狂进入后,在线医疗企业都在思考一个共同问题:盈利模式究竟在哪里。

  今年5月,春雨医生宣布将在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预计到今年年底,还将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进一步开设300家诊所,春雨诊所可满足患者检查、开药、手术、住院需求。2015年6月,春雨医生宣布和京东云合作,为在京东首发的智能硬件提供数据分析解读服务。

  无独有偶,7月初丁香园也开始布局线下。创始人李天天正式对外宣布,要开有温度的诊所,经营十余家社区的丁香园,正式迈出线下的步子。11月份,丁香园的线下诊所正式开业。不难看出,在线医疗创业公司都在试水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探索盈利模式。

  6.在线教育

  行业迎洗牌年陷“免费收费”之争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711亿元,增长率为35.4%。目前,“互联网+”教育领域囊括了K12(幼儿园到12年级)、职场教育、兴趣教育、技能培训等领域。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好未来最新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图谱》则指出,截止到2015年9月,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已出现1400个在线教育项目。在高达1200亿的在线教育市场中,行业竞争其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在线教育领域除了新东方、好未来、学大教育等一票老牌教育公司,还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欢聚时代等一帮互联网玩家,甚至大唐电信、科大讯飞、拓维信息等非互联网企业也已入场。

  另据清科集团《私募通》研究报告披露,从2015年初至今,在线教育领域已发生近百起融资事件,预计融资总额近10亿美元,其中K12、语言和职业是投资最为火热的三个方向。哪里是投资风口,哪里就有BAT。随着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入,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业内普遍认为BAT大手笔投资并购或将加速整个行业洗牌。

  但另一方面,就在商业巨头以及大量资本不断涌入在线教育市场的同时,不少行业失败案例已经出现。据统计,近60家企业已倒闭,商业模式不清晰、免费烧钱价格战、教学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日渐凸显。业内尚无成熟模式出现,盈利者更是寥寥,许多仍是靠融资烧钱来维持。

  以好未来为例,该集团的在线教育板块业务虽然增长迅速,然而盈利仍有距离。记者从好未来去年11月发布的201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看到,学而思网校约占集团收入比例3%,刚刚实现盈利。根据尼尔森披露的数据,学而思网校的市场占有率为29%,为K12网校的市场中占有率最高。

  回顾2015年,无疑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关键一年,行业迎来重新洗牌。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而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能否在未来三年实现业务上的突破,决定了是否能够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和商业模式。(记者 彭琳 实习生 杨群)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