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创新发展加工贸易新政印发 改革仍需维持比较优势

2016年01月19日 08:43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依靠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传统强项”。在我国走向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的过程中,加工贸易的贡献率一度超过50%。而如今,这种传统的粗放式发展却难以为继,加工贸易到了改革关口。

  值此之际,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果,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工贸易迎来政策东风。

  加工贸易,简单说是指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自己加工或装配成成品后,再出口国外。一直以来,它也被称为“无根工业”,说的是产品原料、市场“两头在外”,赚的是“贴牌代工”的钱。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引进外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逐渐成为面向全球的加工制造基地。然而,这种优势在新的世纪里,却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介绍,2013年以来我们国家产能和订单向外转移影响外贸出口金额达950亿美元,同时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资本转移加快。2009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年均增幅超过10%,目前沿海地区雇佣工人成本已达5500元/月,是缅甸、孟加拉等周边国家的3-5倍。

  工资涨,成本就高。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我国土地、资源的成本也在持续走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接近上限。而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纷纷提倡“产业回归”。竞争选手越来越多、跑道却越来越窄,加工贸易增速近年来开始放缓,贸易占比从半壁江山降至1/3。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0.6%,走到了改革关口。有统计,全国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90%以上在广东。没有政策的松绑和扶持,光进口不作价设备的税收一项就能让转型化为泡影。企业想转型,有更多的自主权,首先需要转为法人企业。

  截至去年底,广东关区共有7500家有意愿、有条件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法人企业,占总量的70%,还有不少企业纷纷设立研发中心。广东在实践中,还试行先内销,后集中申报纳税,建立鼓励内销的“快速通道”,这极大地减轻企业资金流的负担,和开拓市场的压力。

  2011年以来,加工贸易大省广东启动了新一轮转型升级,广东海关和省政府积极配合,努力为企业争取政策空间,实现不停产转型。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所所长华民说,经济结构调整是代际调整,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眼下是最有空间的发展方式,还是要回到原来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道路,控制成本,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维持可持续的增长。一个国家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一个中端、高端的产业结构,需要几代人的调整,是需要过程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通过加工贸易的渠道继续维持比较优势,是最有空间的。

  加工贸易迎来政策东风,未来货物的大出大进转向优出、优进将推动我们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记者丁飞 郑澍)

【编辑:叶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