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发行力度加大 各地置换地方债每季至多发行30%规模

2016年01月29日 08: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财政部日前就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发布通知称,2016年地方债通过公开发行和定向承销方式发行。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探索面向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发行地方债。

  通知明确,各地每季度置换债券发行量原则上控制在当年本地区置换债券发行规模上限的30%以内(累计计算),即截至第一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30%,截至第二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60%,截至第三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90%。分析人士预计,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左右。新增债券将增加地方可用资金,存量置换债则帮助减轻地方债务成本支出,利于稳增长。

  谨慎控制新增债券额度

  2016年地方债仍然包括新增债券和存量置换债券。通知明确,对于新增债券,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对应项目资金需求、库款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发行进度安排。对于置换债券,在满足到期存量债务偿还需求的前提下,各地每季度置换债券发行量原则上控制在当年本地区置换债券发行规模上限的30%以内(累计计算),即截至第一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30%,截至第二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60%,截至第三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90%。

  中债估值中心预估,2016年地方债发行会在 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50%至60%的规模。业内人士称,在中央严控地方债务风险背景下,地方债再度扩容,存量置换债券是重点。新增债券额度仍会谨慎控制,地方稳增长除了借力地方债,还得综合运用其他投融资手段,如通过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认为,存量债务在未来2至3年完成置换,意味着未来将提前置换未到期债务。预计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与新增规模总计约6万亿。预计春节前会有少量地方债发行,但集中供给或需待春节后甚至两会后。2016年地方债发行将更加均匀,且债务余额管理制度下,地方政府发债的自主性将增加。

  分析人士认为,地方债发行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新增债券能增加地方可用资金,存量置换债则能帮忙减轻债务成本支出,更多资金能用于稳增长。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当前我国监管层的政策导向仍然是积极推进包括债券在内的直接融资发展,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增长和转型。预计2016年地方债置换的额度应该会比2015年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城投债的政策约束趋松,预计城投债发行量也不会小。

  研究推进地方债主体多元化

  由于地方债发行将继续加大力度,投资主体扩容势在必行。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杨瑞金日前表示,2016年地方债发行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地方发行相关制度,积极研究推进地方债主体多元化。

  通知明确,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探索面向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发行地方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在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发行地方债试点工作,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吸引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参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债发行,积极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杨瑞金称,在目前基础上,鼓励更多面向社会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地方债。积极推动地方债二级市场建设。着力提高地方债流动性,建立地方债收益率曲线。继续加强对地方财政部门发债工作的指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债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保障2016年地方债务发行圆满完成,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健康、稳定、长期、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省份发行地方债,各地价格或出现分化。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认为,随着地方债发行越来越多,不同区域地方债价格差别有望进一步扩大,财力雄厚的地区,有望以更低资金成本融资;而财政困难的地方,融资成本相对会高一些。

  券商人士表示,去年地方债还难言出现地区分化,如果出现地区分化,应该是不同品种的债券利率都有差异。另外,省与省之间的差别不太明显,利率波动还跟资金面的紧张程度有关。记者 倪铭娅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