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退“僵尸企业”刻不容缓 面临四大挑战

2016年02月24日 11: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主持人沈明:1月15日至16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国资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那么在清退过程中,有哪些难题尚待破解?目前各地进展如何?哪些行业的企业是清退重点?本报今日请专家一一解答。

  资产变现困难、历史欠账较多、清算过程繁杂、职工安置不易

  今年不仅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样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落实阶段的关键一年,僵尸企业作为国企改革环节中的重点攻坚领域,尽管清退工作困难重重但却刻不容缓。

  “‘僵尸企业’”是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心头之患’。”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僵尸企业”对于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也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处理“僵尸企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其中,行业周期成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经济放缓,使得市场需求逐步减弱,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虑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很难从市场中真正退出来,长此以往,“僵尸企业”数量就越来越多。

  分析人士表示,“僵尸企业”不仅经济效益较差,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很低,进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僵尸企业往往背负大量负债,有时还会涉及到民间借贷,关系到当地众多企业的资金链安全。而且,一些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呆账变坏账,不得不续贷。如果处置不及时,还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持续增加。

  对此,冯立果认为,在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同时也要果断出手。由于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僵尸企业”中占比较大,因此,整体来看,“倒掉一批、卖掉一批、重组一批”或将成为“僵尸企业”的脱困良方。

  事实上,作为“去产能”过程中的“牛鼻子”工程,清退“僵尸企业”的工作任务并不轻松。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认为,在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还将面临4个方面挑战。一是资产变现比较困难,难以足额支付改革成本;二是历史欠账较多,债务负担比较沉重,资金缺口较大;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清算注销过程并不容易;四是职工安置不易。

  但是王绛也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清退僵尸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  证券日报 见习记者 杜雨萌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