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朋友家APP入局,房屋分享酝酿下一个“滴滴”

2016年03月21日 17:1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朋友家APP入局,房屋分享酝酿下一个“滴滴”
朋友家创始人蒲荔子

  南方日报讯:房屋分享平台Airbnb问世至今,已成为估值250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对比之下,近几年中国房屋共享市场开始发展,但仍未产生出行共享领域“滴滴”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分享经济,成为了时下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心中的下一片蓝海。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上也预言,共享经济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政策利好,资本涌入。站在分享经济的“风口”上,作家、前媒体人蒲荔子创立的“朋友家”定位于熟人社交之上的房屋共享,“房屋共享的大蛋糕还处在一个跑马圈地的荒蛮时代,朋友家要做更懂中国人的平台”。

  去年12月,朋友家获铂涛集团天使投资,估值2000万元。铂涛集团拥有数千家门店的线下入口和8000万会员,酒店巨头的入股带来了更大想象空间。目前,朋友家房源已经覆盖全国60多个中心城市和旅游热点地区。APP、微信公众号全平台用户超19万。

  产品模式,熟人社交切入房屋分享市场

  “你会把房子给陌生人住吗?但如果是熟人呢?” 在蒲荔子及团队看来,不同于国外的契约社会,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更加依赖“人的关系”,而国内房屋共享领域的创业公司大多停留在对国外模式的复制。

  据介绍,用户在朋友家App上通过手机号码注册,系统将匹配手机通讯录来识别用户的一度好友,再计算出用户的二度、三度好友。用户在上传房源,可以自由选择开放给几度好友,同时还可以选择只开放给男性或者女性用户。如此以来,陌生人的关系很快变成了二度、三度好友的“泛熟人”关系。

  在安全模式下先试验,随后可以选择是否开放给所有用户。这一机制,将有助于打消个人房东进入短租领域的顾虑。而在过去,信任以及安全问题一直是分享型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目前市场上的短租产品以职业短租客为主,真正的个人房屋分享市场空间尚未释放。

  实际运营中,朋友家团队发现大部分房东看到房客的关系是某个朋友的朋友时,会非常爽快的接受。“一切的关系和交易都发生在熟人的网络中,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土壤。” 接下来朋友家平台还将引入身份证认证系统和保险公司,更大程度上保障安全。

  目前,朋友家已经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媒体人等入驻。“你发现他们竟然是你朋友的朋友,而你可以住进他们家,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交谈。”蒲荔子说,“如果不是分享给三度好友,这中间不少房主,是很难将自己的房子开放给陌生人的。”

  这几天,在朋友家首页置顶的一位“人气房东”是艺术家有山,页面介绍是”被屡屡错认胡歌的他,在东钱湖畔过着’穿越’的日子”。内文对有山的故事做了详细图文介绍,房东故事和个人情怀的诉说,打动了很多用户。一经推出,就有房屋订单产生。

  熟人社交对于房屋共享市场的撬动力有多大?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获得完全信任的成本高,朋友家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还有待市场观察。易观智库旅游研究中心分析师马天骄就直言“大多数消费者是基本的住宿预订需求,而社交有更好的平台来实现”。

  创业故事:消失十年,从作家到创业者

  在创业前,蒲荔子是一个媒体人。而在更早前,他还是一位作家。

  十年前,蒲荔子以笔名李傻傻闯入文坛,成为影响一批80后的新锐作家。24岁时,他被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版专题报道,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幽灵作家”。

  在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突然不写了,几乎完全从公众视野消失。直到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蒲荔子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我思考了很久,结论是:我爱你》在朋友圈刷屏,迅速到达10万+阅读。文章的结尾,他写了一段话:“更酷更年轻的社交民宿平台——朋友家APP”,大家才知道原来他创业了。

  而在消失的十年里,蒲荔子做过记者、公关、艺术区运营者以及网站负责人。现在回头来看,他走上创业之路也并非偶尔。

  蒲荔子曾在一家知名媒体成为一名文化领域记者。2014年,他作为主创之一策划发起首届”拙见”年度盛典,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金像奖导演许鞍华等人举办了一场跨界演讲盛典。此外,蒲荔子还参加了单位内部创业孵化比赛,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儿童兴趣网站。

  2014年,蒲荔子被调入单位的一个艺术项目。他从一个媒体人、策划人,转向艺术项目的设计者和运营。在这一系列经历之后,作家李傻傻变成了创业者蒲荔子。2015年9月,他正式离职,创办朋友家。

  谈及为何选择房屋共享领域,蒲荔子直言“自己出去旅游时使用过几个民宿短租APP,用户体验不好。” 他从中意识到,这片蓝海市场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

  “我们的气质更适合做房屋共享经济”,在蒲荔子看来,过去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一般来自传统酒店、地产甚至其他行业。蒲荔子带领的创业团队则不一样,这一支强大的“梦之队”里既有颇有声望的媒体人,也有项目过亿的运营者,还有组过乐队的技术狂。“做房屋共享,本来就是一个有情怀偏文艺的事情,我此前的工作经历刚好可以把文艺圈的资源与朋友家对接起来。”

  内测运营三个月,朋友家(www.pengyoujia.me)已有数千套优质房源,覆盖全国60多个中心城市和旅游热点地区,APP、微信公众号全平台用户超过19万。

  “我的创业愿景很简单,希望做一款让人们感到生活美好的产品。”蒲荔子如是说。

  行业趋势:中国房屋共享经济拐点即将到来

  2016年或将成为中国房屋共享经济的爆发元年,这已经是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共识。

  投资了网络短租平台的晨兴资本投资人程宇此前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就表示,中国房屋共享经济从2012年开始兴起,即将在2016年迎来拐点。“我们分析了Airbnb的发展历史,成立之后也是经历了大概3-4年的培育期后取得飞跃性突破,由此推算中国的拐点也即将出现。”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为19560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所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张新红也表示,虽然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种疲软的周期,分享经济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稳步增长的态势。我国GDP增速从2010年之后开始持续下行,未来五年将保持一种新常态的发展,分享经济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大有可为。

  在蒲荔子看来,创业赶上了“最好的时机”,2015年下半年进入市场时机准确。市场已经被初步培育,但垄断尚未形成。而在消费端,被寓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是最有消费潜力的用户,一方面消费升级下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化的体验情感消费,另一方面他们更乐于尝试分享模式。

  面对解决房源这一棘手问题,蒲荔子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过去很多创业公司都依靠人海战术进行地推,我们依靠产品驱动,让用户转化为房东,才是解决房源问题最省力的方式”。目前这一思路已得到初步验证,3月份正式推广开始,朋友家的房源增速增长了50%,用户自传房源增加了500%。

  去年年底,朋友家在“资本寒冬”下顺利完成了融资,获得铂涛集团的天使投资。而连锁酒店巨头的入股,也让外界对于朋友家的发展寄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蒲荔子告诉记者,在朋友家发展初期,铂涛的资源能在品牌和引流方面给予帮助。而在朋友家(www.pengyoujia.me)发展壮大之后,铂涛集团能在会员资源、供应链与运营管理方面提助力。

  谈及竞争对手,蒲荔子并不担心。在他看来,中国房屋共享经济市场足够大。目前,国内创业企业规模都不大,他感谢先入者做好了前期市场培育工作,反而给了后入者更多机会。“我们不担心别人,只是担心自己更新布局的步伐够不够快!目前已有投资方接触洽谈A轮投资,希望很快能有好消息。”

  投资人点评:看好朋友家的熟人社交元素

  铂涛孵化器投资总监钟再佑:投资朋友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看好朋友家把社交元素融入到房屋共享中。这是与其他短租平台的一个显著差异,体验过的用户都会倾向使用朋友家。除了商业模式之外,朋友家的整个团队都很优秀,这也是吸引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5年底,我们和蒲荔子双方第一次见面就谈到了晚上12点。

  目前,虽然短租行业已经有不少玩家,甚至Airbnb也进入中国了,但我们业内认为这个市场很大,目前几个玩家的体量其实都还很小。市场机会很多,而且将来还会有更多房屋共享的创新模式以及细分市场的机会出来。

  2015年,铂涛成立了铂涛孵化器,专注于孵化和投资大旅游领域的创新项目,已经投资了十几个项目。除了投资,我们还将铂涛集团8000万会员和3000多家门店资源与创新项目对。对于朋友家的下一轮融资,我们会持续关注和跟进。

  第三方点评:朋友家“三度好友”分享机制有后发优势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而非契约社会,人与人之间获得完全信任的成本高。与Airbnb等国内外短租平台相比,朋友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基于“三度好友”的分享机制。尽管朋友家入局比较晚,但是当前短租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市场格局尚未定型,还存在很多可能性。只要在商业模式上有自己的特点,朋友家很可能追上先发者的步伐。(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实习生 刘笑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