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同程旅游发布景点门票在线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2016年04月22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4月22日电 20日,由人民网和同程旅游共同主办的“2016全域旅游和景区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同程旅游在论坛上发布了《景点门票在线消费行为研究报告2016》(下称《报告》),以大数据的形式展示了国内景点门票在线消费的趋势和购买行为规律。

  2015年度全国景点门票收入超1000亿

  《报告》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公报整理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业的总收入从8935亿增长到了超过4万亿的规模,十年间实现了4.48倍的增长,出游人次则由13.9亿增长到了41亿,增长了近3倍。在国内旅游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全国景点门票的收入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研究机构BigData-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度全国旅游景点的门票收入规模达到了1037.9亿元,出游人次达到了10.4亿,其中,在线门票的收入规模达到了86.5亿,渗透率9.1%。

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网络营销竞争力50强成都、上海、苏州、北京位居前列
全域旅游示范区景区网络营销竞争力50强成都、上海、苏州、北京位居前列

  《报告》基于旅游景点可预订SKU数量和出游人数规模两项指标对26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竞争力做了分析,其中,成都、上海、苏州、北京、武汉、重庆、杭州等50个城市的网络营销竞争力位居前50名。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影响竞争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目的地营销能力及影响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作为国内游旅游消费的核心要素之一,旅游景区的网络营销竞争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半数以上的人周三即开始考虑周末去哪儿玩,2.5天假期意义非凡
半数以上的人周三即开始考虑周末去哪儿玩,2.5天假期意义非凡

  在用户预订行为分析中,《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度同程旅游平台景点门票订单中有64%的出游时间为双休日,出游时间在周一至周五之间的仅占比36%,受周末游需求拉动明显。 另外,从门票及“门票+酒店”产品用户下单时间和出游时间的对比分析来看,有半数以上的人在周三至周五之间完成周末的出游决策,其中仅周四和周五两天的下单量占比就超过了三成。这两部分数据充分证明了2.5天假期对于周末游市场而言意义非凡。同程旅游创始人、联席总裁吴剑女士表示,“如果允许人们在周五下午即开始他们的周末休闲旅行必然会进一步刺激巨大的周末游市场,人们的出行半径也可以适当扩展”。

景点门票在线预订超八成移动端完成,用户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为主
景点门票在线预订超八成移动端完成,用户在线支付微信、支付宝为主

  《报告》提供的2015年度景点门票在线消费用户的支付方式和预订渠道等购买行为方面的数据显示,有64.2%的在线门票消费用户选择了在线支付的支付方式,而在支付平台的选择上,他们当中有46.79%的人是通过微信支付的,占第二位的是支付宝,占比41.57%。

  在具体的预订渠道选择方面,2015年度有80.1%的在线门票消费用户是通过移动端完成预订的,这一比例相比两年前提高了近一倍。而通过移动端预订的用户中,安卓设备用户占65.13%,IOS设备用户占比34.65%,WP等其他设备用户占比不足1%。

  近三成在线旅游用户首单消费为景点门票,交叉购买交通住宿占比超六成

  景点门票一直被旅游业内认为是休闲旅游市场的“入口”,这一说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景点门票业务的战略地位,二是指门票是人们休闲旅游消费的“起点”。同程旅游的《报告》用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度同程旅游平台的新增消费用户中29.88%的人首次消费的产品为景点门票,成为在线门票重度用户后(每年购买2次以上),他们当中又有52.2%的人在一年内购买次数超过3次。而在线门票消费用户的交叉购买情况(在线门票消费用户对其他旅游产品的购买情况)显示,有40%的在线门票消费用户还购买了火车票、机票等交通类产品,购买了酒店住宿产品的用户占比23.5%,整体交叉购买交通住宿类产品的在线门票消费用户占比达63.5%。这两组数据充分验证了门票作为休闲旅游“入口”的重要价值。“从我们的数据来看,门票经济和全域旅游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有合理的产品组合策略就可以将景点门票的消费用户引导到对整个目的地的消费上来”,吴剑女士表示。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