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工信部:中国机器人产业未出现产能过剩

2016年04月27日 09: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7日讯(记者 周雷)4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此前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并回应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市场热度高、发展快,但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经济日报记者有关“我国机器人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现象”的提问,工业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回应说,“产能过剩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但‘我国机器人产业产能过剩’的结论还不能下。”

  从市场供需分析,在需求方面,不只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在高涨,并且这个产业正处于传统机器人到现代机器人的升级过程中,随着技术上台阶,机器人整体需求在日新月异地增长。而从供应看,去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生产增速远高于整体产量增速,并且进口机器人的数据并未纳入相关统计。总体来看,需求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在机器人供应和生产能力方面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李东还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高端能力不足的同时,确也存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初步统计,我国涉足机器人的企业已有800多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从事的是组装和代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各地还出现了40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有些园区存在着重招商引资、轻技术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我们将积极引导各地区、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和优势来理性地实施差异化发展,并支持尽快建立机器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委,按照《规划》确定的方针目标,制定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强化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