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解决用工成本 提高竞争力才是关键

2016年06月01日 11:4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这是眼下很多企业的真实感受。近几年,企业用工成本的上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上涨幅度的逐渐加大让很多企业都吃不消。

  《人民日报》最新做的一份调查显示,过去3年,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占比由5.8%涨到9.17%。可即便如此,很多企业依然在抱怨,工资年年涨,核心员工离职还是很多。企业的人工成本远远不止工资这一项,一家企业列出的一张用工成本显示,一名月薪1万元的员工,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及个税等,拿到手的部分是7300元,而企业却总计支付了1万6千元。

  用工成本节节攀升,企业也在想办法。一些企业提出要从推进城镇化的角度去解决用工成本上涨的顽疾,目前,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的主体是农民工。如果农民工在就业地的住房、就医、孩子上学等问题都能够妥善解决,无形中也会降低企业招工、用工的成本。此外,用机器取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多数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的选择,这也是企业保持未来发展活力的根本。

  企业解决用工成本,提高竞争力才是关键。关于这一话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陶文忠:这一调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工资上升较快;二是社保缴费比重较高,基于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方向主要在以下三点。首先,我们不能总纠结用工成本。工资是成本,但是工资的功能不只是成本。在企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工资的本质就是成本工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定要注重人才创新,所以在这个时候,工资的本质更应该是激励工资,所以我们在强调企业的竞争活力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劳动力成本,更主要的应该在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

  第二,这个报告揭示出了一些问题,今天中国劳动者的工资上升的较快,但是这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社会的总体物价水平共同决定的。未来某些行业或某些群体的工资收入可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会出现下降。同样,社会保障系统也未必只有继承国家保障这一条渠道,未来我们可以更多的考虑在多元化、市场化的方面下功夫,这就意味着国家社会保障会更多的体现兜底的功能,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表面上的工资高了或者社保缴费高了,关键在于企业的人工自主权,这也是供给侧的核心问题。

  建国之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了二元用工体制,也就是将体制内、体制外两个市场统一起来,它符合公平的要求,但是标准怎么定?在制度变革的作用下,人口红利成就了中国经济今天的快速增长。今天这个人口红利还在,规模基数依然很大,但是我们的制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深化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改革,才是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劳动力市场的改革首先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正常情况下,政府没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过度干预工资的增减,所以劳动力市场未来可以考虑在增强用工的灵活性、在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解除、工资制度的确定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更多的尊重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自主意愿。

  最后,这个报告提到了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正义并不是简单的给农民工涨工资,重要的是把农民工当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予其基本的社会公平。农民工的流动性过强对企业用工的稳定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确实是不利的,所以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需要加速推进,这是从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稳定职工利益、提高职工素质并进一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责任则在于政府,在于政府是否能够提供灵活有效的制度供给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编辑:陈鸿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