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英央行启动七年来首次降息 利率已至历史低点

2016年08月05日 08: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 

  英国央行4日将基准利率下调至历史低点,并表示将购买政府和公司债券,这一举措是英国公投脱欧后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的一部分。分析人士警告称,面对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对英国经济作用有限,还需辅以财政政策。

  英国央行将主要利率从0.5%下调至0.25%,为英国央行322年历史中的一个低点。该央行还重启已停止很长时间的英国政府债券购买计划,金额预计达600亿英镑,并宣布将于9月份开始购买约100亿英镑高等级公司债券。该央行还称,已划拨数十亿英镑资金用于向银行发放超低息四年期贷款,以鼓励放贷。

  英国央行表示,在6月23日公投决定脱欧后,英国短中期增长前景走弱。“在英国公投脱欧后,汇率已下跌,且短中期经济前景已明显走弱,”央行在季度通胀报告中表示。

  英国央行将明年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预计的2.3%下调至0.8%,为相邻两个季度预期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官员们还称,他们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将基准利率下调至进一步接近零的水平。

  银行利率调降和期限融资计划(TFS)得到一致支持。但有三位决策者反对将量化宽松计划的政府公债购买目标从3750亿美元扩大至4350亿美元。货币政策委员福布斯反对购买公司债,此举英国央行在金融危机过后曾短暂实施过,但对协助市场运作的作用要大过提振经济成长。

  许多分析师预期福布斯将反对降息,她上个月曾表示,央行不应该恐慌,反而应该等待更多数据来评估英国经济放缓的程度。

  英国央行的宽松措施很有必要,种种迹象表明,英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市场咨询机构马基特(Markit)3日确认,英国7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到47.4,不仅比6月的52.3显著下降,还跌破象征景气荣枯分界线的50,显示服务业景气急剧萎缩。

  英国7月所有产业PMI下修至47.3,也是2009年3月来最低,且比6月下降4.6点,是这项调查推出近20年来最大单月降幅,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说:“这无疑已推高英国滑向逐步衰退的概率。”

  对于英国经济前景,机构也普遍看衰,路透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英国6月23日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后,有六成概率陷入衰退。

  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NIESR)3日称,由于6月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英国经济本季将萎缩,明年底前有50%的概率出现小幅衰退。

  NIESR称,经济前景已变黯淡,英国央行应对这一形势的能力有限。“未来18个月出现技术性衰退的可能性有50%,同时近期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升高”,NIESR预测部门主管科尔比表示。

  NIESR预计英国经济第三季萎缩0.2%,2016年全年增速放缓至1.7%,5月时预估增长2.0%。

  “近期面临很严峻的风险,如果经济增长率更加低迷,我们也不会震惊”,科尔比称,并强调英国未来的海外贸易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

  NIESR预估2017年经济增长率仅1%,为2009年衰退以来最低水平,且低于先前预估的2.7%。由于英镑在6月23日公投脱欧后暴跌10%,因此通胀可能超过3%。

  多位分析人士称,英国央行的宽松动作可能不足以抵消下行压力,更为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需要跟上。

  NIESR称,货币政策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如果经济放缓程度甚于预期,那么政府将面临压力并采取行动刺激经济。

  新任财政大臣哈蒙德承诺今年稍晚提交预算更新报告时将重新制定税收和支出政策,并表示政府不再致力于在2020年实现预算盈余。

  NIESR表示,即便不增加支出,经济增长疲软可能会要求政府今年举债710亿英镑,2017/2018财年举债650亿英镑,比3月预算案中的计划高出近50%。

  前英国央行副总裁宾恩日前公开表示,政府和英国央行应紧密合作。

  宾恩表示,对“直升机撒钱”式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存在很多误解,这实质上是一种债券融资式财政宽松政策,央行买入政府发行的债券但永不赎回。

  宾恩称,英国央行依然有选项,例如将资产购买种类扩大到公债之外如公司债甚至是股票。但这样做就进入了财政领域,政治上可能存在困难。

  前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古哈德警告称,英国财政状况“糟糕”,但他同意政府应介入。

  “短期内,有非常强的理由扩张财政政策。但随着老龄化和医疗支出上升,公共部门财政状况的长期前景糟糕”,他说。

【编辑:陈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