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喆:6.7!6.7!6.7!

2016年10月21日 21:38 来源:国是星期三 参与互动 

  “三季度GDP公布后,身边很多人说:我非常认真的在听,尽管什么都听不懂。”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说。她认为,现在相当广泛的对这次GDP和相关经济数据的热切关心,表现的正是大众对于经济的担忧,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以上观点摘自万喆出席 “国是论坛——2016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时发言。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6.7%的经济增速意义更多是增强信心

  第三季度GDP数据实际主要有两层意义:

  第一,三季度GDP增速为6.7%的意义是什么?首先,“新常态”这个词出现后,我国赋予它的含义是,从高速到中高速的一个转向,但并没有更好的内容定义。新常态是个什么定位,“锚”在哪儿?也许今年连续三季度的GDP增长率为6.7%就是对它最好的表述。

  第二,其实大家的担忧在这些年都比较明显,就是,不管是依照过去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还是因为我国现在出现转型升级的改革期,大家都害怕中国面临一个“硬着陆”,也就是经济失速,出现断崖式下跌。6.7%应该算是给出一个当前的答案,就是虽然面临国际国内的压力,中国的转型仍然在平稳过渡中。

  在数据公布之前,大家一直有所担忧。这种担忧中包含的实际是对我国现行经济态势的一种担心。因为在持续30年高速增长之后,各种危机都会开始显现。尤其在外贸方面,目前美日欧等主要贸易国的需求相当疲弱,而且在不断的下降,目前仍然没有看到复苏的迹象,全球经济都处于两难状态中。

  内忧外患之下,6.7%的经济增速恰恰为大家的担忧给出一个答案,我国目前的GDP虽然处于一个转换过程,但仍较为平稳。这对市场预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心稳定器。

  从鲜有关心到路人皆观的背后

  近期,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今年第三季度的GDP数据公布后受到了大家非常热切的关注,身边有很多人在说:“我非常认真的在听,尽管什么都听不懂。”其实这个数据通常而言,只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才会关注,而现在的转变是因为,公众非常希望从数据中可以看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比如收入、就业、买房,甚至是何时结婚的问题。

  更深一层来看,这显示的正是大众对经济的担忧,无疑说明在市场预期的管理上,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治理能力。同时,也说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并不能因为暂时较为稳定的数据就放松压力。

  当然,经常会听到民营企业家问经济走势到底如何?而这实则正是应该问民营企业家的。因为,经济的走向需要国人共同的努力,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共同推动,带动经济内生活力。

  因此,在深化改革方面,应该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的信心,这才是未来经济得以转型升级,可持续增长最终的核心。

  目前仍存在一定政策空间

  对于未来经济走势,首先,从去年中央经济会议到今年为止的一段时间,大家明显感觉政府的政策似有不断试错的意思,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高速发展,目前也保持平稳增速,但并没有经历过大周期的调整,因此中国的政策、政府的治理能力上仍有不足。

  但是,从政策试错、调整的过程中应该看到,政府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民生健康发展的决心非常大。无论遇到怎样的壁垒,只要是阻拦了结构性改革,还是有勇气去破除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政策空间。我国在政策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仍然在摸索经济发展的方向,其中有很多好的方面,但是目前推出政策的临时性过强,包括限购在内,长期的一致性较差,未来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因为目前市场还会有其内在的调节。

  当然,相信未来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这点也会在复合型能力当中不断得到深化和体现。

  经济政策的“两面性”

  过去有人认为,中国政府有时行政干预能力过强,这也一度被发达经济体所诟病。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在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表示,不将中国认定为财政操纵国。

  这在全球经济形势比较颓然的状况下,对于一国汇率进行适当干预,并保证其不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实际也是稳定一国经济体或全球经济体的手段。因此,这也体现出我国政策弹性有所加大。

  在这种状况下,中国应该两面性看待目前的一些行政手段。一方面中国需要进行行政手段的利用。另一方面,长期而言,应该继续坚持结构性改革。

  当然,未来还会不断出现各种两难局面,应对措施就是做一个长期性的打算。“权威人士”在五月份曾表示,L型的经济形势不会是短期的现象。诚然,三季度GDP表现不错,这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的贡献。但在第四季度,预计房地产方面或有所回落,政府或将加大基建投资,比如第四批的PPP项目也即将推出。从而,实现经济平稳过渡。

  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处于金融周期的高位,任何政策的不当都可能引发系统性的矛盾等问题凸显。

  因此,两难的问题还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我国要用严苛的态度去应对这个严峻的事实。

【编辑:丁文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