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论衡稳增长 问计“宽财政”

2016年12月09日 13:2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专家认为,明年赤字率可适当提高,减税降费力度有望加码

  □本报记者 彭扬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在预期明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专家表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适当扩大一些赤字,明年财政赤字率可有所提高。另外,在减税降费上也需做更多探索,持续推进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

  3%赤字率红线并不适应新常态

  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而3%的赤字率也是首次触碰欧盟“3%的国际警戒线”。

  对于“3%的国际警戒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在赤字率上,3%赤字率红线是一个观念上的障碍。从目前情况看,3%的红线并无道理可言,与现在情况不吻合。评判赤字率是否处于合理水平,一方面要考虑财政风险,另一方面也需考虑实体经济当下的实际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此前我国注重不超3%的赤字率,但在引领新常态的新阶段,有必要打破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框架,研究更灵活而积极审慎地掌握赤字率和防范风险的调控要领。

  “2016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做了多方面调整。在财政政策上,一方面扩大政府支出,另一方面实施减税,同时增加财政赤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今年我国财政赤字名义上是3%,但这只是预算赤字,决算时肯定会突破3%。

  另外,在统计口径上,赤字历来也有“名义赤字”和“实际赤字”之别。高培勇强调,自去年1月1日实行的新预算法覆盖了四本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目前所说的1.8万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3%,只是按照一般公共预算。同时,在统计上也应考虑到政府性基金今年发行的4000亿元专项债券。

  财政赤字率可适当提高

  “明年财政赤字有可能继续扩大”。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表示,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需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另外,也可把一些沉淀的财政资金重新利用起来。有些财政资金使用缓慢,主要是因财政资金有严格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因此,要让它灵活使用变得更有效一些,让基层有更多发言权。作为高层来说,看不清某个村、某个县或某个地方到底需要“酱油”还是“醋”,所以要把财政的决定权下沉一些,这样的效果或将会更好。

  贾康表示,从目前来看,财政赤字率已到3%,明年至少应延续该水平。如果有必要,适当提高一些也未尝不可。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熊义明预计,2017年政府预算赤字率目标可能由3%提高至3.5%,实际执行结果可能达到4%。政府有可能在减少税费方面做更多探索,比如分步骤降低增值税税率,由现在的17%降至15%,以及对五险一金进行再次下调或整合。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此前也表示,根据在基准假设,以及不同利率水平、GDP增速和赤字率条件下,对我国政府负债率的测算,未来一段时期,将我国赤字率扩大到4%水平,仍可将2025年末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控制在70%以内,并不会给我国政府带来较高偿债风险。

  从财政赤字来看,汇丰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马晓萍预计,明年也可进一步扩大,政策性金融债、专项金融债等准财政工具仍有灵活度,财政扩张空间较充裕。应采取超预期、更广泛的政策为企业减负,这是实现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最大化、将经济复苏扩大至民营部门的有效手段。

  持续推进减税降费

  日前有会议明确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汤敏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要讲究效率,要用到点子上,不能浪费。首先,基础设施投资必不可少。其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也应有所投资。另外,在扶贫及贫困地区上均应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在财政收支压力大的情况下,扩财政有两个思路。其一,继续采用减税办法,让民营企业活着。其二,不减税,继续扩大财政支出。明年的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和去产能是重要任务,此过程也需财政支持。

  对于财政资金运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的重点除传统扶贫方面外,要想方设法用“四两拨千斤”的逻辑去帮助相关领域投资增加。比如,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能否有一些创新。“财政上拨一块钱,或用财政资金来担保,就能拉动四块钱、五块钱,甚至带动更多资金进入,光靠财政资金去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财政应起到杠杆、放大和担保作用。”

  在减税降费方面,李稻葵认为,当下的重点之一就是劳动用工相关成本太高,企业压力大。除工资外,企业还要付相当于工资40%至50%的额外费用,但不少额外费用收上去后并没有用好,因此这是降费的一个重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也指出,要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2017年,尽管营改增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增收,但减税降费仍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应有之义。继续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切实降低各行业税负;加大涉企收费基金的清理规范力度,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同时,也需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引导激发居民在智能、健康和绿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和经济结构升级。此外,在营改增全面推开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税制改革的重点。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