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代表委员群策浙江制造 吁强化市场监管推高标准落地

2017年01月19日 2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月19日电 (方堃 徐小勇 吴金波)2014年开始,浙江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标准+认证”的“浙江制造”品牌打造模式。截至目前,浙江已制定“浙江制造”标准165项,已有44家企业获得了“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7张,其中国际合作证书16张。1月19日,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鸿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好的标准更需要落实,浙江制定的这些“浙江制造”标准需要有关部门利用市场监管的手段推动落实。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处长王青一直参与“浙江制造”品牌建设,见证品牌建设过程,对“浙江品牌”充满了感情。据她介绍,如今,浙江品牌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台州作为“浙江制造”品牌培育重点区域,两年来,智能马桶年产值翻了近两倍;嘉善的浦江缆索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先进的缆索“浙江制造”产品标准,一家韩国采购商因为“浙江制造”的高标准而定向采购其产品。海康威视公司借助“浙江制造”之力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好产品,目前,已在12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了商标,海外自主品牌已达85%。

  吴长鸿的企业37年如一日,将一个小小的齿轮做到极致,企业规模也从一家仅有5名员工、5台仪表车床、3000元流动资金的小小齿轮厂,发展到年产值超20亿元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齿轮散件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制造企业之一,也成为了世界500强不可或缺的产品供应商。

  “按照我的理解,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衡量标准就是产品必须有国际竞争力。”在吴长鸿看来,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产品,公司标准也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有些指标甚至高于国际标准。

  吴长鸿认为,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是推动浙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比国内外的标准,他认为中国标准相比国际标准是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是很明显,“差距最大的是我们对标准的执行不严格,导致中国制造的产品与德国制造的产品存在差距。”

  “老百姓面对的都是终端产品,因为不专业,购买时往往凭的是感觉,根本无法确定质量的好坏。往往是宣传的好,产品就卖的好。”吴长鸿发现市场上有一个怪现象,执法部门只要一认真到市场上去检查,就会发现很多不合格产品。

  吴长鸿坦言,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政府制定高标准只是走好了第一步,要想实现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还需要政府部门利用市场监管的手段进行严格落实。“如果市场监管中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就要给予企业很严重的惩罚措施。”

  吴长鸿还建议,政府应该多倡导工匠精神,拿出有效手段来激励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擦亮“浙江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