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旅游业谋求破解煤炭依赖“后遗症”

2017年02月21日 21: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太原2月21日电 (刘小红)当下,立足于山西省综改转型、振兴崛起大背景下的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天成的自然风光、辈出的历史名人等各种元素的山西旅游业,却仍受到煤炭经济思维的制约。

  近年来,山西官方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在创新体制机制、重大项目开发上实现新突破,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转型的新引擎新支柱,将山西省打造成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此间,被寄予厚望的山西旅游业大踏步向前发展。记者21日从山西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获悉,山西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47.1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3.19%;文化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山西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尽管如此,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盛佃清21日上述会议上表示,山西文化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较快,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极不相称。旅游业在山西全省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在全国处于中下游的发展水平、旅游行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多部门合力的状态均没有改变。

  谈及山西旅游业存有的问题,盛佃清总结称,除了受到公共服务欠缺和人才队伍匮乏的制约外,该省由于长久以来的煤炭经济思维,造成固有的、狭窄的资源观,总认为矿产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也是资源,由于理念的落后和对资源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导致山西省文化旅游业出现一流资源、二流产品、三流市场的尴尬局面;且在山西官方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部门特别是一些矿产资源经济突出的市、县,仍有等待下一个煤炭黄金时代的想法的倾向,甚至认为文化旅游业丰富生活还可以,不可能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因此,未把文化旅游业纳入到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另外,山西全省旅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普遍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创新能力弱,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状态。而且在全省154家A级景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一半居多,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仍然存在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大多依靠门票收入维持度日,荒废了很多资源,内不能激发活力,外不能对接资本市场,错失了发展机遇。

  对此,盛佃清告诉记者,由于山西过去多年的煤炭依赖,该省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艰难,但山西旅游业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深化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实施精准营销、加强基础建设、以“旅游+”为手段,不断促进山西全省旅游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年力争入境旅游接待93.95万人次;国内旅游接待4.9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56.77亿元,同比增长12%。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完)

【编辑:唐伟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