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脱贫“战书”已下 攻坚战怎么打?

2017年03月11日 2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 题:中国脱贫“战书”已下攻坚战怎么打?

  记者 苏路程 刘旭 张伟

  全国两会前夕,江西井冈山正式宣布在中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中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富田 摄
3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一时间,“脱贫摘帽”成为时下中国热词。

  但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去年中国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减少贫困人口1240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再减贫1000万以上的目标。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说,中国要在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贫困。

  “战书”已下,攻坚战怎么打?

  治本之策:扶志扶智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认为,脱贫要“扶志”、也要“扶智”,既要扶致富技术,更要扶脱贫的志气和志向,“要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

  “有志”脱贫需要“有智”支撑,教育精准扶贫是其中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透露,贵州连续几年压缩6%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把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教育精准扶贫是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吴明兰建议,国家继续关注和加大对贵州等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

  扶贫方式:就地取材

  来自江西赣县的基层人大代表明经华认为,要对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分析归类,让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更精准地用于贫困对象身上。

  摆脱贫困的“钥匙”,很多时候就在身边。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广西通过搞好乡村旅游:定点帮扶、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发展乡村旅游等举措,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

  农村司空见惯的“小物件”,往往是城里人稀罕的旅游产品。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村主任罗朝阳举例说,“之前种的红薯吃不完都堆在一边。游客来了后,农家自产红薯每斤可以卖到1.5元人民币,农户一年能增加收入1000元至2000元。”

  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靠种植花卉、苗木将一个少数民族贫困村建设成“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绿色小康村”。“要挖掘农村自身资源,还要找对产业发展路子,对老百姓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产业技术。”兰念瑛说。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认为,既要“授人以鱼”进行生活、医疗、教育等困难救助式脱贫,更要“授人以渔”,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融资入股等方式,建立稳定持续收入来源,形成长效的造血致富机制。经过多年实践,胡季强所在的公司,探索出一条产业链精准扶贫的路径,帮助云南、浙江等地困难农户每年每户增收1.5万至7万元。

  动态管理:防止返贫

  实现脱贫,如何防止返贫,特别是因病返贫、因灾返贫?

  “天灾、疾病、产品销路不好、就业不稳定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贫户返贫。”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研究室秘书司原司长、中国农业银行董事张定龙认为,中国各级政府要对脱贫村、脱贫户精准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发现可能返贫的贫困户,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等出现返贫,政府救助就来不及了,那对农民来说,可能这一年都不好过,严重的可能三五年都恢复不过来。”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为防止脱贫农民“因病返贫”,江西赣州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中国率先实施了新农合基本保障、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的健康扶贫,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灾返贫”也是脱贫摘帽的防范重点。

  为减少天灾对扶贫产业的损失,明经华建议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

  “脱贫就是有房住、能看得起病,小孩能上得起学,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平时没钱花。”来自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的农民杨慧芝话语朴实,却是中国农民最真实的想法。

  2016年中国“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但此役任重道远。(完)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