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农民“土办法”培育蔬菜新品种 种地种出学问

2018年03月15日 1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农民“土办法”培育蔬菜新品种种地种出学问
    资料图。图为王富才在介绍自己研发的蔬菜品种。 张玲 摄

  中新网兰州3月15日电 (杨娜 戴珊)天气渐渐回暖,甘肃张掖甘州区沙井镇村民王富才又开始了整天泡在田地里的日子。和蔬菜种子结缘已近20年的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手持小本,蹲在一棵棵菜苗前,详细记录蔬菜的株型、叶色和长势等信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王富才就在自家的土地上开始蔬菜种子“代繁代育”。可在王富才看来,“代繁”种子市场价格混乱,忽略自己的品牌建设,只有想办法研发自己的品种,才能在制种行业里有所发展。

  2010年4月,王富才注册成立公司,致力于蔬菜新品种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这之前,王富才经历了没有科研经费、科研场地,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种种困境。“新品种的研发真的不容易啊。”时至今日想起来,王富才依然不免感慨。

  经费不足,没有实验室和试验田,王富才靠多年的实践经验,用自己的“土方法”自创“棚内棚”,模拟专业育苗中心的温度和湿度,在自家的土地上搞起了研发。研发第一个品种花费的十几万元都是东借西凑所得,雇不起员工就和妻子在炎炎夏日里泡在田间地头。

  “我岳父现在提起来还对我有意见。”王富才笑称,当时背负着欠款,妻子陪着没少吃苦,岳父一家颇有微词。让他欣慰的是,妻子从始至终都支持自己的决定。

  王富才意识到专业理论知识对于研发蔬菜品种至关重要,他开始钻研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阅最新的科研资料,自学考上了“西北种植专业”的大专文凭。除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了解决一个研发难题,王富才经常乘坐火车汽车不远千里奔走请教。经过四年时间,他成功研发了第一个番茄品种“金红钻”。

  培育了新品种,王富才不满足于将其锁在实验室和试验田,如何推广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又一个难题。没钱做广告,王富才就拿着自己研发的新品种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四处参加展销会。上门邀请外地客商前往张掖参观,甚至将种子免费送给农户试种。

  “就这么一天天地跑,总有人愿意试试嘛。”对自己研发的蔬菜品种质量颇有自信的王富才相信,只要能想办法打消客商和农户的顾虑,让种子种进土里结出果实,品质好坏一目了然,自然就会逐渐地得到认可。

  让王富才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认可的过程长达四五年之久。为了研发这一新的蔬菜品种并打开销售市场,王富才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

  第一个研发的品种获得成功之后,王富才相继研发出“佳美3号”、“龙鼎1号”、“粉冠1号”等多个螺丝椒和番茄新品种。其中,“北盈”品牌系列蔬菜种子产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育苗面积从最初的5分土地扩大至150亩地,每年试配组合试验达600个左右。

  2018年,王富才的种子销量突破350公斤,产值达到500多万元。由他研发的“佳美9号”螺丝椒,由于抗病性好,产量高,口感好,在长江流域市场备受追捧。花费16年研发的“九龙至尊”螺丝椒,作为“三交体”螺丝椒品种,单粒种子就能卖0.12元。

  据张掖甘州区政府披露,甘州区蔬菜制种面积约有8万亩,蔬菜制种企业45家,自有品种300余个,约有一半以上企业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全区每年引进推广的蔬菜新品种有120多个,目前,均已开展试验示范种植。(完)

【编辑:孙静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