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光华院长:中国化解金融风险需做好三方面

2018年03月24日 0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李克强:中国有能力防范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刘辰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3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会上表示,面对打赢三大攻坚战中最难的防范金融风险,中国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刘俏指出,当前中国金融风险不断汇聚有三方面原因:中国经济微观基础薄弱、多方对金融认知存在偏差、中国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比较脆弱,具体反映为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不高。”刘俏认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指标——投资率和投资效率而言,假如投资效率不高只有靠投资率,投资率背后是大量的银行信贷、大量的资金用来支撑投资率上去,最后形成风险在各领域的汇聚。

  他认为,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GDP的拉动力量主要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其中大量的投资项目回报并不高,资金汇聚后极有可能变成系统性风险。

  在对金融的认知上,刘俏认为,中国大量的企业、地方政府,甚至很多高层认为金融越多越好,其实是谬误。

  他表示,国际上习惯把金融资产跟GDP的比例做一个金融发展程度衡量,指标越高意味着金融越发达。去年中国约有28个省市自治区金融增加值GDP占比占5%以上,与美国相比相对较低。

  此外,通过把中国约300多个地级市的金融资产分解成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后可以发现,政府主导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负相关的关系,市场主导是正相关关系。“整个金融发展里面有若干元素,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对金融的认知其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刘俏称。

  针对制度基础设施投资是不足带来的后果,刘俏介绍,经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发现,在A股同等行业、企业规模、盈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平均的子成本要低138个基点。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制度上的短板,使得中国现在没有办法对信用风险做出评估,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套利机会、监管漏洞,带来金融的乱象。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刘俏建议中国提升企业的经济微观基础、企业的质量,提升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研发、企业家精神;通过积累和学习对金融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增加对制度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更包容的心态来建设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上述办法合在一起或可以消除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汇聚,中国经济会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健康,未来10年、15年、20年、30年正常的状态。”刘俏说。(完)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