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规划专家探寻大都会区高密度发展路径

2018年05月22日 1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规划专家探寻大都会区高密度发展路径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学术周开幕式。清华同衡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陈建)未来20年,以提升效率和效益为主的集聚式发展,仍将是国土开发的主要方式。中国城市的整体开发强度与建设密度会进一步抬升。城乡规划、资源配置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力,将比资本更强大。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简称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在学术周开幕式、首日的巅峰讲坛和自由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举办学术周的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内地顶尖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也清华控股旗下人居环境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开始,以“家国天下,规划论横”为指导,每年举办学术周,今年是第六届。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袁昕在自由论坛上发言。清华同衡供图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袁昕在自由论坛上发言。清华同衡供图

  规划是创造价值的核心

  “今年,对于城乡规划行业来说,影响最大的事,莫过于国务院部委调整,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成为规划工作的领导部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袁昕在学术周开幕致辞中说。

  “把自然资源整体纳入规划、管制、调控视野,是好事情!城乡规划不仅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空间资产。”他说。

  2018年3月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国家赋予自然资源部综合型、全局型、实施型的国土空间治理权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空间是一种资源,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是最大的国有资产。空间也是重要的资本,可以交易,以某种形式让渡。空间是协调的平台,在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城市,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在空间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

  袁昕指出:“空间资产的放大,不能只依靠资本;资源配置对资产价值的影响能力,比资本更强大。规划在空间生产中真正的作用,是创造价值,规划才是空间生产的核心。”

  他举例说,某开发区想把制造业变成“智造业”,规划空间中的资源配置、组合产业链所形成的价值和影响力,无疑非常巨大。某企业今天5000万元拿下一块地,政府明天在旁边规划了一个垃圾厂,这块地将值多少钱?

  袁昕认为,传统、粗放、低效的空间规划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有效统筹和调配国土资源,适应日益复杂的城市管理和决策需求。在新时代,需要更深入的机制体制改革,完善由空间立法、空间规划、空间治理平台和机制三大维度组成的国家空间体系与治理的新模式;需要构建相对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城市格局,规范和引导资本行为,倡导资源合理利用和平衡发展,创造社会主义的空间生产新模式。对于规划设计行业而言,需要更强大的学科支撑能力、更广泛的专业协同能力、更扎实的工程技术能力,融入社会发展洪流,创造更美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巅峰讲坛上发言。清华同衡供图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巅峰讲坛上发言。清华同衡供图

  大都会区仍将高密度发展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张晓玲预测,未来20年,集聚式发展,仍将是国土开发的主要方式,重点在于提升效率和效益。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指出,要寻找适于中国的大都会地区高密度发展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董珂指出,国家赋予自然资源部综合型、全局型、实施型的国土空间治理权限。综合性的规划思维既要兼顾自然资源保护目的,也要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竞争需求。

  董珂认为,过去的产城融合,是产业园贴近城市;未来的产城融合,是产业和生活融为一体,产业结构升级将推动空间模式的升级。他呼吁,高度关注城镇空间规划。因为,城镇虽然只占中国1%的国土,但集聚8亿人口,贡献全国90%以上的GDP,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尹稚预测:未来三、四十年内,还将有2-3亿内地人进入城市生活。“2-3亿人,相当于全美国的人口。换言之,如果按照以往的发展模式,要再造一个美国,才能把未来进城的中国人安置下来”。

  尹稚说,中国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亚洲后续发展国家普遍面临的: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如何实现发展与舒适、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中国需要寻找适合自身的大都会区高密度发展路径。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学术周现场。清华同衡供图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5月21日—26日在北京举行。图为学术周现场。清华同衡供图

  谈及城镇空间规划,尹稚主张,首先,要实现单级的集中向多心多核的转变,既要认识到大都会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强大的聚集效应,又要防止单级的过度聚集,要在一定地域内需要收缩功能、调控人口;其次,需要前瞻性、动态更新的城市圈规划,为人口和功能疏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第三,通过规划、立法和系列严格措施,集中保留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空间,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尹稚预言:“作为高密度的生存区域,中国城市的整体开发强度与建设密度会进一步抬升;为加强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混合使用会进一步推进。”因为,城市聚集到一定强度,才能真正实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用低密度或中低密度扩展的方式建设未来的样板城市,将引发进一步的能源和土地资源过度消耗。

  尹稚进而预测:将来,农村的土地价值会高于城市的土地价值。城市的知识阶层和富裕阶层,可能最终选择定居乡村。历史上,所有好乡村的人文遗产都是由有知识、有财富的返乡人士创造的,而不是由始终定居当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创造的。只有知识阶层和富裕阶层回归乡村,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后续的14场专题分论坛,还将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城乡遗产、城市品牌、地下空间、停车规划、住房金融、城市大数据、精细化管理等多个细分议题,探讨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密切关联,统筹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三大关系,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到平民百姓的生活诉求,从趋势判断、问题分析到实施对策、工程应对,展开深入交流。(完)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