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未来骨损伤组织工作修复再生有望在临床规模化运用

2018年06月15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专家:未来骨损伤组织工作修复再生有望在临床规模化运用
    组织工程骨损伤修复再生模式。医院提供

  中新网广州6月15日电 (蔡敏婕 白恬)众多实验研究成果已证明组织工程可用于组织再生修复可行,但在临床应用中却面临成本较高、细胞培养时间长等问题。广州医科大学再生医学与3D打印技术转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智勇15日称,临床转化成为其团队现阶段的核心工作,“未来5至10年,骨损伤组织工作修复再生有望在临床规模化推广”。

  当发生骨损伤时,运用生物材料修复缺损的组织在临床上已十分常见,例如颅骨缺了一块,用合适的生物医用材料填补修复,这是大多数人对骨损伤修复的认识。

  但是传统治疗中用生物医学材料进行修补,材料在体内仅能作为填充物,无法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新的组织工程技术利用干细胞进行分化,形成完全由病人自体细胞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组成的各种组织或器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原。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15日落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该华南分中心就干细胞临床研究与治疗、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及临床应用开展研究,尤其推动利用“干细胞治疗+3D打印高科技材料”促进骨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临床转化应用。

  组织工程再生骨即采集患者自身细胞,通过培养获得足够细胞数量后,复合到能与人体相容的多孔生物材料上形成组织工程骨复合物,再植入患者体内骨缺损处进行修复,即在体外根据骨缺损形状尺寸,个性化定制构建出带有细胞活性的组织工程再生骨。

  “十几年前,我们已经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海外成功修复了一位颅骨缺损的患者。”张智勇介绍,“这就好比修补一座缺损的房子,可降解的生物材料搭建‘框架’,干细胞分化出的骨细胞就像原生的‘砖块’,修复成与原本无任何异样的房子,最后‘框架’慢慢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身体吸收”。

  张智勇称,组织工程改变了“以人工材料替代组织”的思路,它将干细胞接种到3D定制打印的生物材料上,生物材料作为媒介引导细胞构建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使得完全修复缺损成为可能。

  2005年,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该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骨、软骨、肌腱、皮肤、角膜等多种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目前组织工程软骨已经开展了50余例的临床转化研究,包括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与颌面骨缺损治疗等,其中著名的“小鼠背上长人耳”已经实现临床转化。

  张智勇称,华南分中心初步拟开展的项目有骨缺损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组织再生临床应用和产品开发,干细胞治疗在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方面的研究。(完)

【编辑:王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