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贷如何走出“黑六月”?业界:“逆风”练出真功夫

2018年07月13日 16:50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网贷如何走出"黑色六月"?业界:打好"逆风球"练出真功夫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李彤)盛夏将至,P2P网贷行业却遭遇了“寒冬”。自今年6月以来,近90家平台出现了问题,一时间网贷市场牵动着各界敏感的神经。有业界人士表示,投资人的观望情绪,给平台资金流带来了较大压力,加快了积累存量问题的平台退出节奏。如何在当前环境打好“逆风球”,检验着平台经营水平;怎样营造良性市场氛围,考验着行业发展智慧。

  数据显示,2013-2015年,P2P网贷平台呈井喷式发展,2015年网贷行业涌现出3400多家平台。但近几年来,随着合规整改的举措不断落地,不少网贷平台选择转型、清盘退出。截至今年6月底,行业震荡后剩余约1800家平台,近半平台已淘汰。

  值得关注的是,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在6月份集中停业及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如此集中的“爆雷潮”,不仅让人疑问, “P2P网贷行业怎么了?”

  有业内人士坦言,早在今年年初行业的“集体焦虑”就已显现,集中品牌升级、增资融资、加快上市等动作,都反映了平台“添血”增强背书,为应对行业波动、增强竞争力在做准备。

  在向上金服CEO袁成龙看来,近期P2P网贷平台的集中“爆雷”无序退出,与2015年e租宝事件后,集中出现的“跑路潮”有很大不同,那时是平台在业务性质上出现了问题。而当前阶段,则反应了出借人的信心不足,尽管6·30备案窗口拖延,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更多投资人出于避险心理采取观望态度,给平台在资金端和资产端匹配上带来了压力。

  谈及行业波动带来的市场影响,袁成龙认为,“马太效应”会让资源往头部平台进一步集中,但短期内头部平台获取用户成本会更高。行业波动也是块“试金石”,考量着平台以往与自身用户的沟通交流深度、信任紧密度。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近期问题平台事件频发,说明行业洗牌尚未结束,未来平台的数量还有可能减少。他说,P2P行业正逐步回归本源,寻找服务小微、普惠、长尾用户的初心。监管层也在不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建设信息披露制度,强化投资者教育,网贷行业将迎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行业洗牌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也反映出网贷平台在资产端质量审核、优化内部经营成本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针对如何为P2P网贷行业营造良性市场氛围,袁成龙坦言,给高速飞行的飞机换引擎,对监管部门、从业平台和投资人都是挑战。如何稳妥化解存量风险、有效防范增量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需要有序的引导和规范。无论是备案、牌照还是分类定级,能确定的是未来P2P网贷行业的门槛更高了,不再是早前想做就能做的了。

  “对于从业平台而言,要打好‘逆风球’,重视流动性匹配、逾期坏账管理、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当前行业更加重视对合格投资者的培育,但单个平台的能力有限,需要凝聚行业和社会共识,推动网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说。

  杨东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量劣质平台被清退出局,按照监管要求做信息中介的平台越来越多。他建议,对达到监管要求的平台有序放开;对还存在问题的平台,在整改后再进一步验收。

  “有客户需求,就有市场存在。长期来看,网贷仍然是大众理财的渠道。规范之路虽然任重道远,但存活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高质量客户结构。‘剩者’或成胜者,推动普惠金融向更高质量发展。”袁成龙说。

【编辑:刘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